降压养心丸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疗效研究

降压养心丸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疗效研究

ID:45931900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降压养心丸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疗效研究_第1页
降压养心丸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疗效研究_第2页
降压养心丸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疗效研究_第3页
降压养心丸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疗效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降压养心丸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疗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降压养心丸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疗效研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病理改变,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LVH患者的心血管发病率、死亡率及全病因死亡较心室质量正常的患者高2~4倍[1]。研究表明[2],高血压LVH是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和其他危险因素中,左室质量的增加是最严重的危险因素,因此对LVH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十分重要。我院近年来采用自拟降压养心丸治疗高血压LVH患者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

2、7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降压养心丸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LVH的临床诊断标准且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脑卒中、心肌梗死、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45〜78岁,平均61.2岁;病程1~7年,平均3.4年。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6~81岁,平均62.0岁;病程「9年,平均3.1年。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利尿剂、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阻滞剂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ngll受体拮抗剂等。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降压养心丸治疗,方剂为:生地黄50g.生白芍45g、夏枯草40g、菊花35g、牡蛎50g、石决明50g、钩藤30g.丹参45g、酒大黄30g、川牛膝30g。以上10味研成细末后过筛,炼蜜为丸,每个蜜丸重9g,阴凉处放置。瞩患者口服蜜丸每次2丸,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以持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重量指数,比较治疗效果。1.4统

4、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以P0.05),无统计学意义。2.2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重量指数比较见表2表2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重量指数比较(x±s)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AP".01由表2可以看出,虽然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重量指数治疗后均所有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3不良反应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水肿2例、恶心1例、头

5、晕1例。3讨论高血压是现代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动脉硬化、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病情的进展,血压持久升高,可出现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受损表现,左心室肥厚就是心脏受损的表现之一。现代医学认为一旦出现LVH应及时进行治疗,使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得到改善,延缓或预防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与心衰的发生从而降低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3]。各种抗高血压药物逆转LVH的机制和效果不尽相同,除血流动力学因素外,交感神经活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即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等均可影响LVH的逆转。通

6、过本研究应用自拟降压养心丸治疗高血压伴LVH结果发现,中医药对于慢性心室结构改变具有良好的重塑和修复作用。高血压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机多为风、火、虚、痰等,但主要病机为阴虚阳盛,阴不制阳,导致气血流注上焦从而引起上盛下虚的症候。自拟降压养心丸以生地黄、生白芍为主滋阴养血、潜阳降压,夏枯草、菊花、钩藤清肝火、降血压,牡蛎、石决明降压明目、软坚化结,能逐渐改善心肌细胞的重塑结构,丹参、酒大黄、川牛膝养血活血、破瘀逐血,由于心室肥厚中医认为多为淤血所致,因此可起到活血化瘀、生血养血的效果。

7、高血压LVH患者应用该方可起到降低血压、重塑心室的作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虽然降低血压效果相似,但观察组(中药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重量指数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降压养心丸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效果理想,且临床安全性较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李岩,赵冬,北京地区25〜64岁人群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11):64-67.[2]殷洪山,苏瑞瑛,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及坎地沙

8、坦干预研究[J],河北医药,2011,13(6):168-170.[3]张伟,张连峰,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9,19(9):325-32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