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互动中探究1126

让学生在互动中探究1126

ID:45997468

大小:85.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20

让学生在互动中探究1126_第1页
让学生在互动中探究1126_第2页
让学生在互动中探究1126_第3页
让学生在互动中探究1126_第4页
让学生在互动中探究1126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学生在互动中探究112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学生在互动中探究——《眼睛的科学》教学设计仓房镇小张殿伟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通过对眼睛构造的观察、思考、实验、推想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眼睛怎样看出各种物体,了解近视的成因以及保护视力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体会眼睛在EI常生活的重要性,从而了解眼睛的工生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用眼工生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人的眼睛既能看到近处物体又能看到远处物体的构成原因的模拟实验。(凸度大小不同的凸透镜与物体距离远近不同,成像清晰度也不同)。教学准备能避光的实验室或教室、眼球结构立体模型、视觉成因示意图、近视的成因模拟实验图、蜡烛及烛台、两块凸度大小不同的凸透镜、支架

2、、纸屏、火柴、多媒体课件、收录机、眼保健操磁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游戏:将室内避光窗帘拉好,先关掉各种灯光,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上“科学”二字。请学生看(猜)教师在黑板上写的是什么。2、质疑:人是靠什么看见物体的?(眼睛。)刚才你们看清我在做什么吗?(没有。)要想看清楚我在做什么,除用眼睛外,还需要要什么条件?(光。)你知道在光的传播中通过哪些方法可以成像?(小孔、凸透镜。)3、启迪:眼睛能看见物体,说明眼睛也能成像,那么,眼睛是怎么成像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眼睛的科学(板书“眼睛”与刚才写的“科学”合起来成为课题一一眼睛的科学)。二、观察讨论,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认识

3、眼球的构造。学生观察f学生讨论f教师指导一小结构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自行探究科学的能力。(1)学生分组探究眼球的结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解模型,观察眼球的各部分并交流讨论,教师重点指导观察品状体。(2)学生汇报探究情况。多媒体展示眼球结构图。学生汇报,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标出眼球构造各部分的名称(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2、探究眼球成像的过程。学生讨论一写出过程一媒体演示一归纳成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谈话:眼睛就像一架精密的照像机。你能说说晶状体、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哪个部分吗?它们各有什么作用?(1)分组探究成像的条件:前面我们学过有光

4、才能看见物体,为什么呢?(凸透镜成像需要有光。)我们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眼睛之所以能看见周围的种种物体,一是在眼球内有能成像的构造,二是必须有光。)请各组讨论并将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写出来。(2)出示多媒体视觉成因动画图(抽学生汇报。)(3)小结:我们的眼睛能看见周围物体的过程。(略)三、动手实验,体验新知准备器材一分组实验一教师巡视一汇报结果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启发:刚才我们知道了眼睛能看清周围物体的道理,那么是不是任何人的眼睛都能看清周围的物体呢?(健康的眼睛。)如果眼睛受了伤或有了病,特别是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有了病,人就看不清,其至完全看不见周围的

5、物体。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模拟眼睛看物体的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冋答书屮的问题。2、媒体展示模拟眼睛的实验过程。3、小结:人的眼睛是靠口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略)四、深化理解,应用新知自学一讨论f活动一总结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定神。启发:我们知道健康的眼睛对远、近物体都能看清,那么有病的眼睛为什么看不清?眼睛又为什么会生病呢?现在请同学们自学书上19页最后三个自然段。1、汇报:(1)造成近视的原因。(2)预防近视的方法。2、集体做一遍眼保健操。(放眼保健操乐曲,每节做2个8拍。)3、小结:应怎样预防眼病?(略)五、课后延

6、伸,培养创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又问:班上戴眼镜的同学把眼镜取下后就看不清了,戴上又看清了,这是怎么回事?老花眼又是怎么冋事?要求学生课后自行调查、探究、解决。在自然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淅川县仓房镇小张殿伟自然教学不仅是知识教学,而且还包含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以及发展学自然知识、用自然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那么如何在自然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天生的好奇心是自然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

7、虫、日月星空充满了好奇心,只要增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如教学植物根茎叶内容时,充分利用山区学校优势把学生由室内带到室外,带到大自然中去,指导学生观察各种植物的叶子,同时不失时机给学生讲:我国幅源辽阔,植物的种类很多,分布在全国各地。如果你看到以前没有见到的植物,一定不要忘记给同学们介绍植物的叶子。从而对学生渗透热爱大口然,热爱祖国的教育。又如在五年级教学《根的作用》时,我和学生一起挖了几株野蒿、狗尾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