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课件:《兵车行》ppt课件

精美课件:《兵车行》ppt课件

ID:46018041

大小:262.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11-20

精美课件:《兵车行》ppt课件_第1页
精美课件:《兵车行》ppt课件_第2页
精美课件:《兵车行》ppt课件_第3页
精美课件:《兵车行》ppt课件_第4页
精美课件:《兵车行》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美课件:《兵车行》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兵车行杜甫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诗史”“诗圣”。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胸怀天下,悲悯黎民,又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甚至幻想着为解救底层社会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三吏”:《新安吏》

2、《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生平——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读书和壮游时期,代表作《望岳》——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等,十年困守的结果,使他变成了忧国忧民的诗人,文风走向现实主义。——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45-48岁代表作《春望》、《悲陈陶》、《羌村》、和“三吏”、“三别”等,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成都浣花溪建草堂后经严武荐任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不足半年,辞职回草堂。

3、漂泊十一年间,竟写诗一千多首,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770年冬,死在由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这首诗属于歌行体。“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这首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集团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显然已超出感叹而变为怨愤,这是全诗的基调。必须始终把握住这个基调,才能读好这首诗。写作背景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

4、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这首诗歌展现出许多触目惊心的画面,例如咸阳桥头悲惨送别图

5、、血流成海图,你还能找出其它的画面吗?田亩荒芜图健妇犁耕图县官索租图青海白骨图初读诗歌,整体感知:造成这一切苦难的根源是什么?明确:点行频(频繁的点兵出征)这是一首古体诗,它是侧重于叙事的。它叙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要抓住这件事的几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 并说明全文的基调是怎样的?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王朝穷兵黩武。为了和吐蕃继续作战,在长安一带大肆征兵,造成老百姓生离死别的惨痛后果。本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是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再读诗歌,重点突破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

6、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1、开头的场面描写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在这首诗中起什么作用?开头描写了爷娘妻子儿女与出征者生离死别的凄惨场面。2、辚辚萧萧的听觉形象给人什么感觉?有人马杂沓之感,可以想见出征士兵之多。3、“弓箭各在腰”的视觉形象有何作用?他们出发在即,催动亲人们撕心裂肺的悲痛。4、送别的场面中诗人突出地描写了什么细节,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突出了“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走相送”“拦道哭”这些细节。渲染气氛,烘托心理——出征者众多,马上出发,亲人闻讯赶来,扶老携幼,追奔呼号,心

7、情既急切又悲痛。因为这是一场生离死别。小结:(1)从视觉、听觉以及动作等方面,给读者强烈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千万家庭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来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所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小结:(2)诗人用这样一些细节真切地表达了人们彻心入骨的绝望悲怆和对无休止的开边战争的强烈怨愤,也表达了诗人对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的愤怒批判。思考: ⑴“点行频”的根本原因(主旨句)是什么? ⑵从哪些方面具体展现“点行频”所给征人带来的苦难?⑴“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即唐玄宗)对最高统治者的强烈抗议,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⑵戍边——无休止家园—

8、—尽荒芜索租——何太急青海——群鬼哭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戌边。边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