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早期针刺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医学论文-早期针刺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ID:46083922

大小:69.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医学论文-早期针刺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_第1页
医学论文-早期针刺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_第2页
医学论文-早期针刺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_第3页
医学论文-早期针刺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医学论文-早期针刺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医学论文•早期针刺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作者:王乐芳,施云军,万松,舟太斌【关键词】脑梗死笔者采用早期针刺治疗脑梗死1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46例均为我院初次发病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经头颅CT或MRI确诊,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年龄39〜78岁,其中男83例,女63例,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不再进展48h,病程在1周以内,所有患者肢休肌力均为0〜1级。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两组患者之间经统计学处理在病变部位、病灶面积、年龄及性别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详见表1。表1两组患者一

2、般资料注:组间比较井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1.2诊断标准(1)疾病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和《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o(2)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3]。1.3治疗方法1.3.1治疗组在给予临床神经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具体治疗包扌舌:(1)头针治疗:取双侧运动区、感觉区,进针得气后,留针45min,每口2次,早晨针健侧,下午针患侧,针6天休息1天,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1次,连续治疗1个刀。(2)康复治疗:采用良肢位,翻身练习,床边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坐位操,平衡训练,轮椅训练,及分期康复训练

3、、肢体功能及运动训练。(3)按摩治疗:冇针对性调整肢体的功能,对患侧肢体运用抑制性手法按摩,每日2次,尤其以关节部位为主,注意按摩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不出现疼痛及肌张力的变化,以减轻患者肢体的痉挛状态。(4)体针治疗:取双侧肩、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风市、足三里、血海、昆仑等穴,痉挛状态则取拮抗肌群对抗,必要时加用电针治疗,每次留针45min,每日2次,早晨针健侧,下午针患侧,针6天休息1天,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1次,连续治疗1个月。1.3.2对照组在神经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治疗。1.4疗效标准(1)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简氏Fug1-Meyer(

4、FMA)评分法进行评测。(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口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采用MBI进行评测。1.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着性。2结果见表2、表3、表4。表2运动功能(FMA)评分表3神经功能缺损穆度评分表4□常生活能力(ADL)MBI评分两组治疗前比较FMA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2周、1个丿」后两组FMA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FMA比较差异亦有显着性(P<0.05)(表2)。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比较差异

5、无显着性(P>0.05);经治疗2周、1个刀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界冇显着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冇显着性,P<0.05o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ADL)MBI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2周、1个月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ADL)MBI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MBI比较弟异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MBI比较差异亦有显着性,P<0.05o3讨论现代医学证实,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重组和功能的重建,大脑细胞具有可塑性,经过再学

6、习、再运动建立新的神经通路是治疗的关键。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在急性期抢救生命及如何早期治疗,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最大限度减少致残率是临床治疗的根本目的。头针通过传入神经通路刺激大脑皮质,增强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刺激大脑组织功能重建:体针及理疗通过刺激皮丿庆、肌肉及神经传导,增强肌肉收缩力,诱发传入性活动,促进人脑皮层功能重建,通过再学习、再运动,促进患肢功能恢复。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早期针刺综合治疗在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H常生活功能评定及运动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针刺及康复治疗可促进大脑皮质的功能重建及结构的重组,促进运动功能康复,减少致残率,而且针刺综合治疗一定

7、要贯穿治疗过程的始终,病情稳定,越早越好。因此,对脑梗死患者,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症状不再进展后应及早进行针刺及康复治疗。治疗越及时,疗效越好,同时也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治疗成本。【参考文献】1全国第四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0.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55-56.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38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