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分析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分析

ID:46088083

大小:59.6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分析_第1页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分析_第2页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分析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分析[摘要]目的:对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5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以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结合分段结扎术应用于治疗组,对照组则以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总治愈率明显要高,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要短,比较两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大隐静脉曲张采取改良手术治疗法具有安全、有效、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为一种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遗传

2、是导致其产生的主耍原因。站立时间过久尤其是重体力劳动能诱发该病[1]。从发病机理来看,该病是因扩张的大隐静脉瓣膜处瘤样导致下肢浅静脉与深静脉汇合处的瓣膜的“单向阀门”失去作用,阻碍下肢血液的回流并使静脉血液发生倒流,有瘀血生于大隐静脉而导致静脉的迂曲和扩张。当进入病程后期,市于不畅的血液循环使下肢皮肤有营养障碍产生,出现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索沉着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形成湿疹和溃疡,这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本院自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共收治的5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临床应用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结合分段结扎术的效果良好。现作如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

3、资料以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5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38〜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土2.7)岁。其中18例双侧均有病症,34例为单侧病症,患者有14例伴有伴有色索沉着和小腿溃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以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结合分段结扎术应用于治疗组采用,而对照组则以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治疗。在性别构成、年龄、患肢等方面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o.05),存在可比性。1.2治疗方法以下肢驱血带为两组患者驱血,同时沿着皮肤纹理口患者腹股沟大隐静脉行经部

4、位切开3〜4cm,接着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将大隐静脉主干找到,对照组患者病变静脉采用大隐静脉单纯高位结扎剥脱加局部点状剥离手术;治疗组患者的大隐静脉采用常规高位结扎,且做约为0.5cm的小切口于小腿术前标记的静脉曲张处,把分支曲张静脉找到并结扎。1.3统计学处理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频数及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组内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治愈率分别为96.5%和89.3%,治疗组比对照组总治愈率明显要高,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要短,比较两组的

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3•讨论大隐静脉曲张为一种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遗传是导致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站立时间过久尤其是重体力劳动能诱发该病。手术为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为经典手术方式[2],其有着切口大、术中出血多、术后容易复发等缺陷。因小腿静脉的曲折改变对大隐静脉顺利剥离产生影响,则需切口延长,手术时间要增加且也易有术后复发问题,并对术后腿部形态产生影响,增加患者的痛苦。伴随着当今社会人们不断审美要求,微创手术开始替代传统的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模式并产生很多新的临床治疗方法。这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改良手法是结合大隐静脉的解

6、剖特点和病理基础所形成的创新方法。相关研究报道表明,比较传统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与分段缝扎手术的复发率,结果后者有更低的复发率。与传统的高位病变静脉剥离手术比较,高位结扎结合分段结扎具有创伤小的优点,仅仅结扎曲张明显处静脉,不抽剥大隐静脉,也不做点状剥离,术后出血也少,不需太紧加压包扎,可早术后下床活动,血栓不易于下肢静脉形成。本研究结果说明,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比对照组总治愈率明显要高,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要短,比较两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因此,大隐静脉曲张采取改良手术治疗法具有安全、有效、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7、在基层医院推广比较适用。参考文献[1]徐永波,褚海波,下肢静脉曲张外科治疗术式现状[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6):741-742o[2]段友良,徐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9):742-7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