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专业教学计划评价审核体系探索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专业教学计划评价审核体系探索

ID:46089815

大小:6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专业教学计划评价审核体系探索_第1页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专业教学计划评价审核体系探索_第2页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专业教学计划评价审核体系探索_第3页
资源描述: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专业教学计划评价审核体系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通过构建专业教学计划的评价指标,木文论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实践,分析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与过程,构建了高职专业教学计划的评价审核体系。中国论文网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专业教学计划:评价审核体系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53-03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冇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体现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学习情境等诸多环节,也应具体表现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教学管理与评价等要索中。其中,

2、专业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总领作用,它明确定位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能力耍求,统筹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系统安排专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配,具体规定各课程的教学学时分配。有鉴于此,如何在工学结合改革过程中对高职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体例、审核评价方法进行规律性的提炼与总结,以实现从理论上系统地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总结,具有重要意义。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主要内容(一)髙职专业教学计划的传统构成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髙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对高职专业教学计划有明确的要求,提出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应遵循主动适应

3、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徳、智、体、美等方而全而发展,突岀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从实际岀发办出特色等6项原则,并要求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当包括:(1)专业的具体培养廿标;(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3)修业年限;(4)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5)教学进程表;(6)必要的说明。(二)工学结合改革后的专业培养方案的构成与调整尽管经过近些年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示范校骨干校的建设,高职教育改革的内容口益丰富,但是,重新研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髙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相关耍求,特

4、别是文中提及的关于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应遵循的6项原则以及教学计划的内容要求,对各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起看指导性作用。不同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屮对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与内容结构进行了完善,主要变化可归纳为以下儿个方面。就业岗位与岗位群为了突出高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应用性,在新教学计划体例中,我们突出了就业岗位的设计,在“人才培养目标”之后安排了“就业岗位(群)”部分,对本专业主要就业行业(企业)及主要就业岗位进行说明。人才培养规格在高职专业传统的教学计划体例中,关于“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索质结构”

5、的表述,常常分成徳冇规格、业务规格、体冇美冇规格等三类,并详细分述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构成耍素■课程设置,该部分的内容既承接了“专业具体培养1=1标”的耍求,又对紧随其后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与指引,从而完整地构成了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有的教学计划体例割裂了知识、能力与索质三者的关系,对于以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教冇而言,人为区分哪些是知识的构成要素,哪些是能力的构成要素,哪些是素质的构成要素,分别对应哪些课程,是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因此,我们在新教学计划屮将该部分

6、内容调整为“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岗位分析”,体现血向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思路,并采用“职业岗位一典型工作任务一能力要求”的分析过程,如衣1所示。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在新教学计划的体例设计屮,加强了课程开发过程的演绎,新增了“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环节,包括“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和“学习领域(核心课程)具体描述”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重在演纟杀学习领域(课程)的形成,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的归纳,以及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从而确定本专业应涉及的学习领域,即确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第

7、二部分,是学习领域(核心课程)具体描述,主要是对专业的主要学习领域(课程)进行描述,特别是各学习领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及应包含的学习情境(学习内容)。构建专业教学计划的评价审核指标体系在构建了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教学计划的慕木体例后,由于原有教学计划的框架已推行多年,在专业负责人和教师中已有根深蒂固的影响,要实现新I口教学计划模式的转变,在工作推进上存在较大的难度。为了克服这一点,除了系统性地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专题培训外,在教学管理层血构建一套对新教学计划的评价体系,以顺利推进教学计划的转型,是非常有意义的。

8、(一)审核指标的构建原则科学性原则指标设置的科学性是指指标设计要繁简得当,在层次设计上要主次分明,必要时可通过设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来确保指标的科学性。系统性原则指标应包括评审专业教学设计的基本属性,如教学计划的形式要求、内容完整性、关键要求、特色创新等,保证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