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诵读指导浅谈

小学古诗文诵读指导浅谈

ID:46094560

大小:5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小学古诗文诵读指导浅谈_第1页
小学古诗文诵读指导浅谈_第2页
小学古诗文诵读指导浅谈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古诗文诵读指导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古诗文诵读指导浅谈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电化教育馆甄西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几年来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的教学实验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实践中,我按照“先求熟读,不急求懂''的原则上,组织学生吟诵。主要做到了以下儿点:一、讲究吟诵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四种吟诵诗文的方法:一是琅琅出声诵读法。让学生高声朗诵,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思想感情。二是低声慢吟诵读法。要求学生放低声音,放慢速度,轻声诵读,边读边体会,读出诗文抑扬顿挫,回环曲折之美。三是欣赏入境诵读法。把诵读过程作为欣赏诗文的过程,积极想象,把自己融会到诗文的意境之中,今天读,明天读,逐渐读出诗文的韵味。四是“

2、不求甚解”诵读法,对内容难懂,生字较多的诗文,则让学生一知半解的诵读,只求熟读记牢,为学生“反刍”提供材料。在注重学生的吟诵方法的同时,我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地处理“诵,说,写”的关系,在低年级重点进行诵读训练,在中高年级则以诵读为手段,着力于学生“想,说,写”能力的培养。这样使诵读训练与说写训练有机适吋地结合起来。二、诵读古诗文,可以不讲诗文意思有人一听不讲诗文意思,大约立刻就要想到死记硬背上去了。其实这里的不讲意思,并非一点不讲,而是区别于语文课堂上的具体分析而说的,详细讲解诗文一则没有时间,二则学生也难于理解。老师只对诗文背景内容作一简介,让学生大致了解即可。这一尝试主要基于两

3、点考虑:1、儿童时期是记忆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具有的能力被称为“童子功”,是日后无法弥补的。一个成人与一个孩子背诵同样的内容,成人记得快,孩子记得慢,但过上几天,成人就会忘了,而孩子记得。有规律地进行复习,孩子则能达到终生不忘,而这一点是成人做不到的。2、有位教育学教授把孩子背诵古诗比作是在孩子脑中形成一座冰山,随着时间推移,阅历增加,它会慢慢融化,滋养他的一生。我班上有名学生,在四年级上学期背诵了《白雪歌》,到下学期写作文时,他描写雪后树木挂雪的景色,就恰当地引用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三、开展“我们…起来”活动因为我很喜欢古诗文,所以非常愿意与学生们一起高声诵读。

4、“我们一起来”是我朗诵指导中常说的一句话。一首新诗,我愿意先读给学生听,让他们在欣赏中感受诗韵,并扫清生字的读音问题,然后,我喜欢请全体同学起立,站得挺拔,放开声音跟我…起来读,开始大家声音小,两边之后,他们已经把握了快慢高低,声音逐渐朗朗起来。而且在共同诵读中感觉我和学生的情感似乎流淌在一起。老师的情感倾向自然影响了学生,使他们更喜欢诵读古诗文了,班上曾有一个极少开口讲话的女学生,在同学们朗朗诵读的感染下,也对诵读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且大大增强了自信心,语文课上也开始举手发言了。有学生在班内“悄悄话小信箱”中给我写下了这样的话:“老师,我喜欢你跟我们一起背诗……”四、诵读古诗文与发展学

5、生能力相结合诗的特点是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指导学生有感情诵读,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读出感情,读岀诗的节奏和韵律。诵读古诗就是一个语言感受过程,而语言感受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过程。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欣赏一首诗,便是在造一首诗。”学生在诵读诗文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正如一千个人读《红楼梦》就会产生一千个林黛玉一样。学生加入自己的情感经验把文字这原本抽象的符号进行创造和想象。基于此,我尝试让学生对感兴趣的诗文配以画面。事实上他们能创造出一个想象的、合情合理的图画,也颇有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感受。纵观小学语文教材,整个小学阶段不下三十首古诗,再加之现在要求小学

6、低中高年级学生必背古诗在70-100首。可见,要求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数量是不少的,古诗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从教材的编排看,古诗课文几乎都编在一组课文的最前面,都是讲读课文。从语言文字看,古诗篇幅短小精悍,词句优美,语言含蓄,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从结构上看,古诗节奏感强,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具有韵律美。从教学要求上看,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一方面要学生认识祖国的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勤劳智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唯其如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指导和学习,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

7、兴趣和积极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