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小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ID:46095104

大小:5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小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小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小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各位领导、老师早上好,今天很荣幸在这里代表学校和大家探讨小课题研究的做法。看到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们的队伍和管理,所以就以下几方面进行介绍,请大家批评指正。一、我们有充满活力的教科研团队自“十一五”第二批课题申报至今,我校已成功批复小课题9个,其中英语课题6个,语文、品社、美术课题各1个。就学科分布而言,英语学科占到其中的三分之二(点击课件)。分析近三年英语教研组课题研究状况我们得知:总人数不到为10人的教研组,人均参加课题率为百分之百。他们先后承担市级大课题2个,小课题6个

2、,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当“十一五”第一批课题申报时,只有两位教师提交申报材料;到第二批时就有三位教师;再到今年的第三批,申报人数高达7人。分析其中道理我们发现有几点重要因素:(点击课件)一是伴随成长的教科研精神;二是难能可贵的学校支持;三是激活团队的“鮎鱼效应”。(点击照片)在不到十个年轻人组成的团队里,“磨砺”是助其成长最冇效的良方。记得2003年教研组集体承担“十五”实验课题“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的研究”时,大家均是新手上路,当时在英语教研员的亲自指导下,从门外汉到最终成功结题,(点击课件

3、)其间经历了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交流,反反复复的修改,毫无保留的分享。有了第一次的尝试,2006年团队迎來了“十一五”第二批实验课题“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教研组成员面向全区先后分两批执教公开研讨课。年轻的团队经过第二次的打磨使得其中大多数成员拥有了教科研工作者必有的素质——(点击课件)科学严谨的态度,团结协作的能力,亲力亲为的作风,乐于奉献的精神。加上他们平口工作中的朝气和干劲,这就使得教科研氛围步入良性循环,教师开始冇能力也冇动力开展教学研究。其二、教师的个人成长也离不开学校无限支持(点击课件

4、)。对于这样一个年轻的团队,“呵护、支持、激励、等待”有着重要的意义。去年年底十一五第三批课题屮报时,全英语组有7人递交了屮报材料,翻阅着每份精心准备的课题方案,学校不忍心否定任何一个,虽然考虑到经费问题,但保护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更为重要。最终我们将所有材料上呈给教科所,在校内没冇设置任何门槛。其三,“鮎鱼效应”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点击课件)。我们发现并培养了一名“鮎鱼教师”,她将带动整个集体生机勃发。京口区英语骨干教师——(点击课件)杨波老师的个人小课题在接受市教科所的中期评审时,在众多小课题中脱颖而出

5、,被特批提前半年结题,而当吋她已经有八个多月的身孕,看着她忙碌着准备材料的身影,其他英语老师无不感动和赞许。同样是这位优秀的老师先后4次主持市级课题,几十次论文获奖、发表。2008年她被光荣地评为镇江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她的行动在教研组中有着强烈的带动作用和说服力,成为大家效仿的对象和进取的动力。但是他们也有不足,这支队伍有教科研积极性,但缺乏科学系统的思路和方法。比如接下来有一节英语微型课,张敏老师生平第一次主持课题,思路和方法都需耍调整,今犬她勇敢地在这里小试牛刀,就准备接受大家的批判和建议,今天请大

6、家來,指导我校在教科研起跑线上的青年教师,我们共同为年轻、向上的心灵浇灌成长的营养。二、探索积淀中的小课题管理(点击课件)(-)制定管理办法,严格程序监控对于主持人而言,课题是研究出来的,而对于学校而言,课题是管理出來的。学校首先要在原有的大课题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修改并拿出小课题管理办法,修改的原则是“流程简洁、操作简单”o《办法》中规定了小课题研究经历的几个主要的步骤,明确各个步骤中要落实的任务和完成的期限。同时管理办法后附加一张《学校小课题管理双向协议书》(ppt:呈现双向协议书)。协议书将教师在研究

7、中的各阶段的行为连同校方的服务措施和经费投入都罗列成条款,一份协议管理双方。就内容看,并没有仅仅强制教师一方,而是对学校的作为和投入也有硬性规定,这就使得签约双方都能接受。在几年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揀手的问题集中在两方面——教师的知识的更新和操作懈怠,对于小课题来说善于学习的教师,一般不会造成知识上的脱节。但是操作懈怠便成为管理的瓶颈。据此我们一切管理行为都是将小课题研究带入止轨,以严格的程序监控促成教师规范化的操作。除了签订协约,学校在每学期都会发放课题实施计划A表和过程记录B表给各课题组长。以表格的

8、形式清晰规定各课题的研究历程,学校按教师提交的活动时间赫然内容,检杳过程和资料。我们这样做将课题研究摆上了教师的口常工作议事口程,初步避免了课题研究的“懈怠性”。(二)建立培训机制,小课题研究分类不分家小课题研究多是个人操作,彼此交流的空间较少。但这不等于没有同伴互助。正如本学期我们抢在市教科所开题培训之先,对我校新申报成功的六个小课题开展互动交流,(ppt显示我校新的小课的结构图)活动中我们让各个课题负责人公开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内容,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