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模块考试上学期语文试卷

高一第一模块考试上学期语文试卷

ID:46095364

大小:574.9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0

高一第一模块考试上学期语文试卷_第1页
高一第一模块考试上学期语文试卷_第2页
高一第一模块考试上学期语文试卷_第3页
高一第一模块考试上学期语文试卷_第4页
高一第一模块考试上学期语文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第一模块考试上学期语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第一模块考试上学期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序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本身是最具经典性的

2、艺术。它不但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还常常是社会变革的前驱,甚至是革命的“号角”。雪莱说:“诗人们是世界上未经公认的立法者。”“立法者”写出的作品当然应该称为“经典”。诗在富有“诗教”传统的古代中国更具有经典性。很多中国文人都将曹丕的名言牢记于心:“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诗文通常是中国文人实现“铁肩担道义”这一兼济天下理想的重要工具。然而社会功能的过多承载往往伤及新诗的审美意蕴,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新诗的经典意识。经典常常与传统相依相存。新诗是以反对甚至彻底打倒崇尚经典的古代汉诗的“造反者”角色登上历史舞台的,

3、坚持的是反传统立场。这种“出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诗是一种缺乏经典意识,甚至抵制经典化的特殊文体。清末的“诗界革命”和民初的“白话诗运动”都不仅仅是纯粹的文体革命,更是巨大的反传统运动,新诗革命的领袖们的理想是赋予普通人写诗的权利和能力。新诗产量较高,1988年出版的《中国新诗大辞典》就收入了1917年以来70年间诗人、诗评家764人,诗集4244部,诗评论集306部。最近20年产量更高。新诗的诗体建设是最薄弱的,却也建立起了四种准定型诗体:现代格律诗、散文诗、小诗和长诗。优秀诗人和诗作更多,仅在新诗草创期就有:胡适的《

4、朋友》、刘半农的《晓》、沈尹默高一语文第2页,共10页的《三弦》、郭沫若的《天狗》、闻一多的《死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但是总的说来,过去百年新诗严重缺乏经典意识甚至精品意识,有优秀诗人少诗歌大师,多庸品少精品,堪称经典的诗作更少。新诗史上的一些经典作品与某种诗体的出现与成熟休戚相关。如刘半农的《晓》标志着中国散文诗的问世,沈尹默的《三弦》则是这种诗体成熟的标志。再如冰心的《繁星》和《春水》,系新诗草创期“小诗运动”的代表作,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价值”,所以通常情况下,新诗史只能称其为“经典”了。由

5、此可以把新诗史的“经典”结论为四种产生方式的结果:著名文体造就的经典,著名诗人造就的经典,著名诗派造就的经典和优秀作品自成经典,前三者,特别是第二和第三者占大多数,却是最不可靠的,产生了很多伪经典。另外,新诗缺乏经典也是新诗没有地位甚至缺乏文体“合法性”的重要原因。在解构主义思潮盛行的时代,网络诗歌的繁荣带来了新诗新一轮的世俗化和反经典化。很多诗人急于在网上发表,不愿意使用剪刀与磨石,诗人更会缺乏精品意识和经典意识,导致大量“垃圾诗歌”问世。当前,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发展重要时期,新诗在积累了百年建设经验基础上,十分必要倡导创

6、作的经典意识,通过诗歌教育、诗歌研究、诗体建设等手段使新诗迈向经典化道路。(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1下列有关“新诗为何难有‘经典’”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常常肩负社会责任,而新诗过多承载社会功能会伤及审美意蕴,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新诗的经典意识。B.新诗坚持反传统立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诗是一种缺乏经典意识,甚至抵制经典化的特殊文体。C.过去百年的新诗创作,优秀诗人太少,又普遍缺乏经典意识甚至精品意识,诗作多庸品少精品,堪甚至称经典的诗作更少。D.网络诗歌的繁荣,带来了新诗新一轮的世

7、俗化和反经典化;很多诗人急功近利,不再推敲琢磨。高一语文第3页,共10页2.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雪莱和曹丕有关诗歌的阐述,表明诗歌在社会变革时期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B.通过“诗界革命”“白话诗运动”,普通人不仅具有了写诗的权利也提高了写诗的能力。C.新诗产量高,不乏优秀作品,而诗体建设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相对而言是最薄弱的。D.在诗歌领域,新诗没有地位甚至缺乏文体的“合法性”,是新诗缺乏经典的原因。3.下列各项中,根据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中国

8、新诗大辞典》收入了1917年以来70年间诗人、诗评家764人,诗集4244部,诗评论集306部,最近20年产量更高,但经典作品却不多。B.著名文体造就经典,著名诗人造就经典,著名诗派造就经典,优秀作品自成经典,所以造就著名诗人,形成著名诗派就能产生很多经典诗作。C.刘半农的《晓》标志着中国散文诗的问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