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湿热型痤疮的临床医学治疗

肝胆湿热型痤疮的临床医学治疗

ID:46183422

大小:5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肝胆湿热型痤疮的临床医学治疗_第1页
肝胆湿热型痤疮的临床医学治疗_第2页
肝胆湿热型痤疮的临床医学治疗_第3页
资源描述:

《肝胆湿热型痤疮的临床医学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肝胆湿热型座疮的临床保学治疗【关键词】肝胆湿热痙疮小医治疗寻常座疮是一种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的皮肤病。传统理论多从肺、胃、脾辨治,常用分型治疗为:肺经风热型用枇杷清肺饮疏风清肺,肠胃湿热型用茵陈蒿汤加减清热化湿通腑,脾失健运型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化湿,没有涉及肝胆湿热的病机。而文献资料对寻常痙疮肝服湿热病机也很少记载及探讨。在临床中,通过对124例寻常痊疮患者进行辨证,认为肝胆湿热型见证的有50例,并使用龙胆泻肝汤为主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94%,取得了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肝胆湿热型寻常座疮患者5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川男21例,女29例;年龄最大49岁,最小14

2、岁,平均22.5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15天,平均4年。1.2治疗方法基础方:龙胆草10g,山梔子10g,黄苓10g,柴胡5g,生地15g,车前子10g,木通5g,甘草5g,紫草20g,大青叶20g,当归尾5g。加减法:大便秘结加大黄6-10g,热毒壅盛加夜游丹12g,野菊花12g,口渴加花粉15g,脾胃素虚去木通加海螺悄12g,生姜6g,结节囊肿甚加皂角刺10g,牡蛎20g。煎服法:头煎水800ml,煮取200ml,每日1次顿服,女子刀经来潮停服。外治法:用中药渣加水500ml,二煎取200ml,用药棉浸润药液湿敷患部,每日2次,每次约30mine治疗期间,全部病例均使用上述方

3、法,无加用其他任何药物。2结果疗效标准及治疗效果,见表1,图1。表1部分病例治疗效果在本组50例肝胆湿热型痙疮患者中,苴中痊愈:粉刺、丘疹、疱疮等寻常座疮病灶全部消失,仅留下轻微色素沉着或脱痂点,中医肝胆湿热消除31例。显效:粉刺、丘疹、疱疮等寻常座疮病灶消除80%以上,中医肝胆湿热见证基本消除10例。好转:粉刺、丘疹、疱疮等寻常痊疮病灶消除50%〜80%,中医肝胆湿热见证有明显好转6例。无效:粉刺、丘疹、疱疮等寻常座疮病灶消除不足50%,或无效,中医肝胆湿热见证无明显变化3例。疗程最短为12天,最长72天,平均26天。3讨论肝胆湿热这一病机对寻常座疮辨证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在传统的

4、分型基础上增加肝胆湿热型,可以使其辨证分型更加完善。调查发病原因后发现,其病因与工作学习过分紧张,或经常熬夜,或常食用快餐、甜食、油炸食品,或常饮酒,或生活工作不稳定有关。另一方面,传统辨证三型患者发病后,因容貌失雅,心情不畅,压力过大也可继发为肝胆湿热型,但无论是初发或继发,只要具有肝胆湿热见证,均可以使用龙胆泻肝汤为主进行治疗。龙胆泻肝汤是清泻肝胆湿热的代表方剂,在应用该方治疗肝胆湿热型寻常座疮患者时,再加上大青叶、紫草凉血解毒化斑,皂刺、牡蛎拔毒去粉刺,或以丹参、野菊花增效解热毒,活瘀血,大黄通便解疮毒,共奏清泻肝胆湿热,消疹除疮,去刺的功效。但龙胆泻肝汤多苦寒,易伤脾胃,应

5、中病即止。本方泻中有补,疏中有养,既泻肝用,又保肝体,攻不伤止,养不留邪,实为泻肝胆、利湿热Z良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