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治疗经行吐衄32例临床观察

中医中药治疗经行吐衄32例临床观察

ID:46208897

大小:5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中医中药治疗经行吐衄32例临床观察_第1页
中医中药治疗经行吐衄32例临床观察_第2页
中医中药治疗经行吐衄32例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中药治疗经行吐衄32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中药治疗经行吐鈕32例临床观察“经行吐覷”的临床表现为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潮时,发生周期性吐血,蚯血。因其月经倒行逆上,故亦称'‘倒经”、“逆经”。现代医学谓之“代偿性月经”。多数患者伴有经量减少,甚或经闭不行。笔者临床治疗32例,疗效显著。本1资料及方法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2例,年龄15-42岁,病程6个月-5年。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已清肝引经汤加味:川牛膝15g,丹参9g,竹茹15g,当归9g,丹皮9g,梔子9g,醋香附9g,决明子15g,白茅根15g,黄苓9g,水煎口服,1日1齐分2次口服。兼阴虚有热者加旱莲草9g,北

2、沙参9g;肝郁乳房胀痛者加白芍9g;吐1ft量多,加补骨脂10g降逆收涩止血。以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疗效标准及结果疗效标准治愈:经行吐蠅症状消失,月经恢复正常,一年后随访无复发;显效:经行吐覷症状基本消失,月经基本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经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症状无改善。治疗结果治愈26例,显效2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2典型病例杨XX,女,28岁,工人,未婚。XX年5月8日初诊。经期鼻覷已2年,于13岁月经初潮,月经常先期而至,量中、色红。近年经量减少,每值行经前或行经时吐覷,量多,色鲜红,伴

3、胸胁胀痛,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大便干燥,末次月经XX年4月12日,现行经第2日,见口鼻鲜红色血液排出,量多,伴头晕,乏力,胸胁乳房胀痛不适,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证属肝郁化热,肝气上逆,载血上行。治以清肝泻热,顺气降逆,引血下行。方用清肝引经汤加减:川牛膝15g,竹茹15g,当归9g,丹参9g,丹皮9g,梔子9g,醋香附9g,决明子15g,白茅根15g,黄苓9g,水煎服,1日1剂。连服3剂,血量减少。续服3剂,症状消失,嘱其于下次月经前1周复诊。XX年5月26日三诊:诉偶感胸胁乳房胀痛,经前处方如下:川牛膝9g,竹茹9g,

4、丹皮9g,梔子9g,当归9g,白芍9g,生地12g,白茅根15g,沙参9g,黄岑9g,旱莲草9g。水煎服,1日1剂,连用5天后月经来潮,予以上清肝引经汤加减方水煎服,1日1剂,连用3剂,吐覷减轻,月经量渐增,连用3个月经周期而痊愈。继予粉剂冲服调理,随访患者未再复发。3体会经行吐覷,最初载自清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医谓之'‘倒经”、“逆经”,叶天士谓:“经不往下行而从口鼻出者,名曰逆经。”症见经前或经期出现有规律性耀血现象,与月经周期有关,幷引起经量的减少或闭经,笔者认为此系肝气上逆,血热妄行所致。《傅青主女科

5、》云:“经来行之前一、二日,忽然腹痛而吐血,人以为火热之极也,谁知是肝气之逆乎,夫肝之性最急,宜顺而不宜逆,顺则气安,逆则气动,血随气为行止,气安则血安,气动则血动。”故经期除用清肝凉血调经外,须加重引血下行之牛膝和顺气降逆之竹茹的用量,使血归经而获效。同时经行吐耀一病,药停血止,幷非见功,嘱其调情志,坚持经前5-7日用药,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同时配合粉剂冲服,缓缓收功,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