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的维度浅析中国式管理

从创新的维度浅析中国式管理

ID:46272607

大小:409.2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从创新的维度浅析中国式管理_第1页
从创新的维度浅析中国式管理_第2页
从创新的维度浅析中国式管理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创新的维度浅析中国式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总第608期管理观察2016年3月第9期ManagementObserver下旬出版从创新的维度浅析中国式管理黄轶南(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摘要:曾仕强教授说“30年前不看西方管理,那是傻子,如今不看中国式管理而全盘西化,才是傻子。”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企业迅猛发展,必须注重我国所特有的文化而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但是我国管理模式不够科学,大多停留在思想层面,成为指导我们的方针,而且与当今环境有许多相悖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在先哲所提出的管理思想中进一步发展创新,形成适合我

2、们的中国式管理。关键词:创新实际中国式管理一、关于中国式管理的思维形成反差。列举一个证明国人思维变通的例子。古时候,有三(一)管理是有国界之分的个秀才进京赶考,途径一个道观,便向道长询问三人能关于中国式管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大致可否高中,只见道长从窗户里面伸出了一个一的手势。三以归纳为以下三种说法,第一种认为管理是没有国界的个秀才走后,道长的小徒弟不解地问道长一的缘故。道分别。第二种认为管理以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得以区分,长解释道“如果他们三个都考上了那么代表一起高中,因此认为有中国式管理。第三种

3、则认为有也对,没有也如果只有一人考上了则代表一人高中,如两个人考上了对,管理的使用工具是一样的,只是因使用的人不一样,则代表一人落榜。”对比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不难看出有的有效,有的无效罢了。国人是非常注重融会贯通的。变通的特质可令我们摆脱在此大家应该明确一个问题,各国的文化背景是各原有的咬文嚼字式的研究中国式管理,立足于实践中去不相同的,所面临的管理问题当然是各有所异的,因此研究中国式管理。所形成的管理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当年的王府井请麦但是中国的文化是存在弊端的,传统文化中的正统肯锡公司进行“百货

4、业大连锁”的设计方案,最终却以文化及上层文化,严重的束缚了我国人民的思维,给我失败告终,正是由于中美环境的差异而导致王府井将麦们的精神上上了无形的枷锁。正统文化对人的要求实际肯锡的方案束之高阁,麦肯锡公司设计的种种变革最终上则是无法达到的至高境界,因而变成了奴役老百姓的留于纸面,而在中国无任何实际的意义。这失败的结局精神枷锁。像“一心为公,舍己为人”这样高的境界听并不是麦肯锡单方面的错误,只是他提出的方案和建议起来是十分高尚的,现如今又真正的有几人能做到呢?在中国的企业中无法执行。古代的上层文化,是

5、统治者的治国之术,居高位者未必以上不难看出,管理是有国界之分的,的确是有中具有大恩大德,他们常常用正统文化来要求民众,然而国式管理的,但中国式管理绝不是那些只限于对古代先对自己却采取肆意妄为的态度。对老百姓实行蛮横的压哲的思想一并纳入研究的过时的内容,而是立足于实践制。受这些弊端文化的影响,使国人爱上了中庸之道,之中的管理方式。和止步不前的静止状态,以无为而应万变,不敢创新,(二)对于中国文化正确的认识懒于创新,对上级唯命是从,更有甚者即便是吃了苦头,中国的文化是源远流长容纳百川的,不是某一朝代也采

6、取认命的态度。的文化所能概括的,更不能简单将其定义为何。受中国这种文化不加以铲除,我们何时才能拥有属于自己文化的影响,国人是十分讲求变通的,与西方人直线式的中国式管理?·39·工商管理与案例研究二、国人如何创新中国式管理人都做到这一点,而且是发自内心不加任何束缚,是相当难的。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达到了温饱势必会要求更(一)反观鲁迅先生笔下的国人多,这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那每个鲁迅先生说,“国人的三大劣根性:专制性和奴性,人都摒弃了内心的私欲,这个社会经济又由谁来带动呢?中庸之道。其中精

7、神胜利法的中庸之道却被儒家视之为所以我想说的是,当今大部分研究中国式管理的学者,最高的道德标准。鲁迅通过对“叭儿狗”的形象的描绘,都过于循规蹈矩,研究局限在追随先哲的道路上,一味揭示了这种劣根性——苟活于专制主义等级特权的社会地把先哲所说的话从厚厚的古书中翻出来,生搬硬套在结构之中,中庸主义的态度十分有利于中国人敷衍生活管理思想中,这未免模仿的过于牵强。真要模仿,也应下去,因而形成了中国人极爱“中庸”的特点。但鲁迅把那些真正适用于当今管理的东西提炼出来,进而创新,先生也深刻地指出,从人性的本质上来说

8、,中国人是并形成我们自己的管理方式。而不是大家各自提着包装不不中庸的。“中庸”的人生态度是被强迫出来的,或者同的瓶子,吆喝着同样的酒,说这是“百家争鸣的局面。”说是为了适应于在畸形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去的需要。”当今的时代已变,那鲁迅先生所说的国人的劣根性三、拒绝崇洋媚外,发展自己的管理方式是否还依然存在呢?我想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人的麻木,以及鲁迅先生所指出的三大劣根性已经逐渐的淡化(一)不崇洋不代表不借鉴了。但难免仍存留一些挥之不去的影子,这也引发了我不崇洋的核心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