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致静笃”的审美心境研究

[精品]“致静笃”的审美心境研究

ID:46291034

大小:6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2

[精品]“致静笃”的审美心境研究_第1页
[精品]“致静笃”的审美心境研究_第2页
[精品]“致静笃”的审美心境研究_第3页
[精品]“致静笃”的审美心境研究_第4页
[精品]“致静笃”的审美心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致静笃”的审美心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致静笃”的审美心境研究“致静笃”的审美心境研究[摘耍]“致静笃”本为道家哲学观点,有其独特的哲学意蕴。借由审美心境各耍素的分析来探讨凝神冥思、以静制动、收视反听及超脱俗世,达到对“致静笃”美学价值的审视与解读。[关键词]“致静笃”;审美心境;耍素一、引言《老子》第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口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其后,庄子将其具象化,正式提出“致静笃”。具体而言,其心理情状是专注于对象,以心志统一的凝神状态进入审美自由的高峰体验境界。而通达“致静笃”的心理途径则

2、要求以己心之虚空去接容万物。用现代审美心境来检验“致静笃”,也为思维活动进行自由的想象和大跨度的跳跃性联想提供了全面的标杆。二、审美心境要索分析审美态度说、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等关于审美心境的学说已论证了影响审美心境的部分因索,而格式塔心理学研究也为审美心境的分析带来了有利参考。其中,审美欲、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及审美情感等因素则是其中的重要标杆。(一)审美欲弗洛伊德引入“Libido”概念,认为libido与饥饿类似,是力量的标志,而欲望则是伴随着这种力量产生。换言之,力量是这种原始力量的表现。“人最深层的欲望是原欲,而性欲是人

3、类一切行为的原动力。性欲的升华出现了爱情和对性别的审美追求,进而出现了人类良性审美心境和情爱审美心境。”[1](季汝甜,2012:23)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使得他们要求看五色、听五音、食五味。审美欲来源于生活。在此欲望的催使下,人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为审美心境。(二)审美知觉所谓审美知觉,即当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通过感官直接遭遇时,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所进行的综合、整体的把握活动。以柳宗元的《江雪》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❷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描写了一个万籁俱静的艺术世界。往日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被一场大雪

4、粉饰成了一个冷清清的世界,加上一叶孤舟,一个独钓者,更显寂静。这是柳宗元被贬至永州吋所作,《江雪》形象地表达了他郁郁不得志的愤懑情绪,这是审美主体与对象间的共鸣,是主体意识在审美对象上的倾注。(三)审美情感人对客观存在的美的体验和态度即为审美情感。审美心境中的情感主要包括主体已有情感、由眼前对象激起的情绪及升华后的审美情感。以国画大师齐白石为例,他晚年曾在《儿时钓虾图》题诗道:“五十年前作小娃,棉花为饵钓芦虾。今朝画此头全口,记得菖蒲是此花”O齐口石少年时代对虾的浓厚兴趣使其萌发了画虾的艺术种了。齐口石的生活情感选择了审美对象

5、,进而由审美对象激起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情绪反应,产生进一步享受审美对象的渴望,自此推动审美心境向深处发展。(四)审美想象审美想象是在情感的推动下展开的。在主体情感的推动下,审美需要借助想象而具体化,最终形成审美意象。在强烈的情感运动中,审美主体达到了一种深层的感动和理解,领悟到难以言传的生命价值与意义。事实上,在审美过程中,是审美情感推动着审美活动的发生,但审美主体只有在情感的推动下,才会通过想象再现或创造审美意象去感受并理解对象的美,没有审美情感的促使,想象就不能成为审美想象。同时,审美想象因受到主体审美情感的推动,是一种积极

6、的心理活动,可以高度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审美主体能够勾勒出理想审美对象。三、审美心境下的“致静笃”传统“致静笃”理论就已经包含有“虚实结合”、“动静相生”的辩证思维。这里主要从审美心境的角度对现代“致静笃”理论进行动态解析,由此反观传统“致静笃”的审美特质。(一)凝神冥思从审美知觉來谈“致静笃”,强调的是要调整进入-种适宜的审美心理境界,也就是进行审美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特定的审美心理状态。“致静笃”的心态历來被视作审美创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尤其是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庄了在《达生》篇讲了驼背老人捕蝉的故事。老人“用志不分

7、,乃凝于神”,所以捕蝉“犹掇之也”。他说:“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这说明,致静笃心态是心与物融为一体,凝神最终可以在恬淡无为中达到无所不为。陆机在《文赋》中说:“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凝思”必须以“澄心”为前提条件。苏轼《送参寥师》云:“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诗人在创作前使口己心空意静,才能营造出美妙的诗语和诗境。“凝神冥思在审美心境屮,表现为对外视听感官的关闭。”[2](邓绍秋,1992:83)陆机在《眼连珠》中指出:“虚己应物,必究千变Z容;挟情

8、适事,不观万殊之妙”o只有凝神静观,伫立天地来洞彻万物,方能感受和把握大千世界的奥秘。凝神冥思的心境在艺术家创作发生以前便已准备就绪,一旦创作开始进行,这一审美心境就会延续下去,目的是要保持审美过程中大脑优势兴奋中心的继续存在,从而不至于让主体的创作意志抑郁沉滞、创作兴致遭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