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06904
大小:1.93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9-11-22
《安徽灌溉试验站工作汇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徽灌溉试验站工作汇报安徽省灌溉试验中心站丁必然安徽·蚌埠2006年10月一、灌溉试验站的建设与发展概况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灌溉试验工作起步较早,20世纪50年代初期相继在淮北地区、合肥市郊区和皖西丘陵地带设立了5个灌溉试验站。“文革”期间灌溉试验工作曾一度停滞。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初期,灌溉试验工作重新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得到较快的发展,全省共恢复和新建灌溉试验站点28处,遍布全省9个地市。80年代末期,随着全国灌溉试验协作研究工作的结束,由于经费不足等多种原因,灌溉试验研究工作跌入了低谷期,我省对灌溉试验站进行了调整、合并,全省只
2、保留了8个代表性较好、基础设施与技术力量较强的灌溉试验站点。1999年,为配合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的综合治理,新建了肥东八斗节水灌溉试验基地。一、灌溉试验站的建设与发展概况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加强灌溉试验工作的意见》(水农[2003]252号)和《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规划与实施意见》两个文件的精神,2003年省水利厅决定重新建立全省灌溉试验站网体系。根据《安徽省灌溉试验站网建设规划》,全省设立灌溉试验中心站1个,重点站6个,基础数据采集点20个。规划完成后,可形成基本覆盖全省主要气候和土壤类型、作物种类、水资源状况以及农业生产水平的全省灌溉
3、试验站网体系,并最终成为全省的灌溉基础数据源库和节水灌溉研究基地、灌排新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服务中心。新马桥农水试验站墉桥区桃园肖县岱西淠史杭灌区阜阳坎河溜肥东八斗天长二峰青弋江灌区砀山毛油坊灵璧亳州临泉颍上八里河蒙城利辛阚町巢湖长丰滁州沙河明光花凉亭灌区庐江汤池寿县淠右金寨六安木厂东至休宁万安坝芜湖中心站重点站采集点安徽省灌溉试验站网体系图安徽省灌溉试验站点分布图一、灌溉试验站的建设与发展概况经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批准,我省的灌溉试验站网由新马桥、萧县岱西、肥东八斗、淠史杭灌区以及天长二峰5个试验站组成。其中新马桥灌溉试验中心站和萧县岱西灌溉
4、试验重点站地处安徽淮北地区,其余3个灌溉试验重点站均在江淮丘陵地区,各站的基本情况见表1。站名地理位置气候状况土壤参数水文地质试验站情况经度E纬度N海拔m年均气温℃年均雨量mm年均蒸发mm土壤质地田持%容重g/cm3有机质含量%地下水埋深m矿化度g/L占地面积亩测坑数量个新马桥117022′33009′19.714.3911917重壤281.361.190~2.5<1.06042淠史杭116033′31051′39.015.51128807重壤31.31.401.96//3924天长二峰119005′32036′43.915.0102587
5、8粘壤311.450.790.2~1.50.43442萧县岱西116052′34012′35.614.48501192砂壤271.261.170.4~7.50.75.96肥东八斗117036′32009′60.015.7900840粘壤28.51.431.3//3.070*表1安徽省灌溉试验站基本情况资料表一、灌溉试验站的建设与发展概况2004年6月,全省召开了第一次灌溉试验工作会议,确定了省灌溉试验中心站站长和常务副站长,强调各站要加强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拓宽经费渠道,逐步形成良性运行机制。同时,厅农水处从农水经费中拨出30万元予以支
6、持;2005和2006年又通过各种渠道分别筹措资金40万元和37万元作为全省灌溉试验站网的运行经费。至此,我省的灌溉试验站网建设与运行工作正式启动并运转。二、主要成果及在生产中的应用虽然我省的灌溉试验工作几经波折,峰谷交替,步履维艰,但经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仍然取得与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和基础性资料。特别是1987年以来,各站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试验任务,结合当地的实际需要,通过申报课题开展了大量地试验研究工作。主要试验内容有:各种旱作物及水稻与旱作水稻的需水量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以及受旱试验研究;沟灌、畦灌和间歇灌等地面灌水技术试
7、验研究;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喷灌、滴灌的灌溉水利用率、灌水定额及影响因素等项试验。此外,全省各地灌溉试验站还开展水肥效应、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化控节水技术、中低产田综合治理、地下水利用,以及水稻秧龄、泡田定额和农田排水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各试验站的建设与运行不仅延展了我省的灌排试验资料系列,而且取得了很多因农业和水利条件动态变化的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涵盖了全省主要土种的理化指标和灌排参数,主要农作物的需水量与需水规律、灌溉制度、水分生产函数、灌排技术指标与方法以及农田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与途径等,不仅为本省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8、、水资源评价和优化配置、农田灌溉排水、南水北调工程农业用水量分析及各受益区配水量分析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仅“十五”期间,就推广了水稻节水增产灌溉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