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微乳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ID:46452879

大小:7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3

微乳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_第1页
微乳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_第2页
微乳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_第3页
微乳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_第4页
微乳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乳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乳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崔晶1,翟光喜1,邹满2(1•山东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研究所济南250012;2•山东体育学院图书馆,济南250015)微乳是由水、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光学上均一,热力学稳定的液态体系[1],按结构可分为水包油(o/w)型、油包水(w/o)型和双连续型微乳;英特点为液滴分布均匀,粒径在10~100nm范围内,制备时一般不需能量。作为药物载体,微乳给药系统近年來已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2]。1作为口服给药的载体微乳作为口服药物载体,可以增加疏水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经淋巴吸收,避免首过效应;促进大分子

2、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等。某些疏水性药物可制成微乳的口服制剂,该剂型适合儿童和不能吞服固体剂型的病人服用,优点是药物可以直接被机体利用,且往往吸收比片剂、胶囊剂更迅速,更有效。最早上市的微乳口服制剂为瑞士诺华公司研制的环抱素浓缩微乳口服胶囊[3],主要由橄榄油(溶解药物的油相)、聚乙二醇甘油酯(乳化剂)和乙醇(辅助乳化剂)组成。后改为O/W型微乳浓缩软胶囊,生物利用度是W/O的170%〜233%,平均剂量减少16%,副作用发生率由54%下降到40%。其主要成分为精制植物油(油相)、丙二醇和乙醇(助乳化剂)、聚氧乙烯(40)氢化菴麻油(乳化剂)。

3、该产品于1994年在德国的成功上市,极大地推动了微乳制剂的研究。王召等⑷证明口服微乳可通过肠道的淋巴吸收进入体内。他们将W/0型胰岛素微乳给予狗的十二指肠,研究其在体内的药动学。结果表明,反映淋巴转运的上腔静脉血清胰岛素峰值是反映肝门静脉吸收的下腔静脉血清胰岛素峰值的2.55倍,经淋巴转运的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是肝门静脉途径的1.69倍。该结果表明外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主要由淋巴转运途径来维持。Khoo等⑸以卤泛群为模型药物研究了微乳制备中使用不同链长的脂质对微乳肠道淋巴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长链脂质比中链脂质可明显促进卤泛群的淋

4、巴转运,而0〜10h的AUC显示两者的血浆浓度没有明显差别。还证明在脂质微乳制剂中加入少量脂质也可增加药物的淋巴吸收。阎家麒等⑹以蛋黄磷脂酰胆碱(EPC)为乳化剂,以聚乙二醇修饰的二硬酯酰磷脂酰乙醇胺(PEG・DSPE)为助乳化剂,以玉米油为油相,通过溶剂挥发■成膜■水化・超声■微流化等过程,制备了紫杉醇的0/W型微乳,微乳粒径50〜100nm,包封率299.2%。在家兔体内测得口服紫杉醇微乳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2.4%o微乳中含有的PEG-DSPE,不但使得微乳能部分逃避网状内皮系统的捕获和吞噬,同时在某些组织如心脏组织摄取量显著低于游离

5、型药物,从而减低了对心脏的毒性作用。2作为经皮给药的载体微乳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特性,它的促渗作用具有以下特点:(1)增溶及提高渗透浓度梯度;⑵增加角质层脂质双层流动性;⑶破坏角质层水性通道;⑷微乳完整结构经毛囊透皮吸收⑺。微乳用于经皮给药是目前药剂学研究的热点。Kreilgaard⑻用体内微量透析的方法比较了微乳和市售制剂的经皮吸收情况。结果表明以乳膏剂给药利多卡因的吸收系数为89mg/(L-min),而W/0型微乳制剂则为753mg/(L•min);以水凝胶形式给药盐酸丙胺卡因的吸收系数为5.2mg/(L•min),而0/W微乳制剂为8.

6、9mg/(L•min),说明药物以微乳形式给药可明显促进药物的经皮渗透。Sintov等⑼的研究也证明了以上结论。他们以利多卡因为模型药物,以甘油油酸+聚乙二醇脂肪酸衍生物(硬脂酸盐或氢化菴麻油,表面活性剂)/四甘醇(助表面活性剂)/异丙基棕柵酸/水组成微乳系统。对鼠皮的体外经皮渗透研究表明:微乳液比乳膏剂在表皮和真皮层中分布的利多卡因含量明显增加,而且利多卡因的经皮渗透量乂与水相的量以及助表面活性剂/表血活性剂的比值有关,如使用甘油油酸・PEG・硬脂酸盐体系比使用甘油油酸・PEG■氢化翹麻油体系可显著提高利多卡因的经皮渗透量。Lee等[10

7、]研制了一种既能增加亲水性药物吸收又能增加疏水性药物吸收的微乳。以水和异丙基肉豆蔻酸盐分别作为水相和油相,吐温・80作乳化剂,同时,加入了经皮吸收促进剂N・甲基毗咯烷酮和油烯乙醇组成的混合物(不会破坏微乳结构)。比较了含以上组成的W/0型微乳和0/W型微乳中利多卡因的转运,发现0/W型微乳有更大的透过量(PV0.05)。用该0/W型微乳对疏水性药物(如利多卡因游离碱、雌二醇)和亲水性药物(如利多卡因盐酸盐、地尔硫卄卓盐酸盐)的经皮转运实验表明该微乳可明显增加药物的渗透性:利多卡因游离碱的渗透量增人17倍,雌二醇增大58倍,利多卡因盐酸盐增大

8、30倍,而地尔硫卄卓盐酸盐的渗透量增大达520倍。这种新的微乳系统是经皮转运药物的良好载体。3作为注射给药的载体微乳具有热力学稳定,可热压灭菌,也可微膜滤过;黏度低,注射时不引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