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论文-当代美国中国学研究特点论略

文化研究论文-当代美国中国学研究特点论略

ID:46453205

大小:8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3

文化研究论文-当代美国中国学研究特点论略_第1页
文化研究论文-当代美国中国学研究特点论略_第2页
文化研究论文-当代美国中国学研究特点论略_第3页
文化研究论文-当代美国中国学研究特点论略_第4页
文化研究论文-当代美国中国学研究特点论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研究论文-当代美国中国学研究特点论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化硏究论文■当代美国中国学硏究特点论略【内容提要】与欧洲汉学相比,美国中国学硏究虽然起步较晩,但发展迅速,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中国学硏究进入学术化时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美国学术界较以往更注重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对中国展开全方位的硏究,形成了一支年轻而成熟的当代屮国学硏究队伍。当代美国屮国学学者们把各种不同学科硏究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问题硏究中,既关注硏究模式的变化,又注重从微观到宏观层面的硏究,并且将中国学硏究与中美关系联系起来,使不同吋期中国学硏究呈现不同特征。【关键词】美国/中国学/硏究视

2、角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中国学硏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和前所未有的发展,其硏究重点从传统中国转向现当代中国,内容涉及中国政治、经济、金融、历史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美国中国学注重硏究“模式”,确立“取向”,跨学科、跨专业地吸取社会科学诸多学术养分,丰富自己的硏究模式和内容,形成了一支年轻而成熟的当代中国学硏究队伍,许华茨、傅高义、何汉理等逐渐成为中国学硏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当代美国的中国学硏究得益于1959年美国“当代中国联合委员会”的成立,该机构为美国中国学硏究提供了组织保证和资金保证,使中国学硏究步入群体化、规范化轨道。从此,美国

3、的当代中国硏究方兴未艾,愈益成为当今美国国际问题硏究的“显学”。(注:屮国国际问题硏究所编:《美国思想库及其对华倾向》,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pp.69-70)中国硏究与美国国家利益相结合,凸显美国中国学硏究的理论价値与现实意义,是区别早期汉学硏究与当代中国问题硏究的主要界限。当代美国中国学硏究经历了从兴起、发展到繁荣等阶段,本文试论述不同时期中国学硏究的不同特征。一、中国学硏究的新视角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学术硏究大大促进了美国对中国的了解。费正清在美国历史协会年会上发表的演讲屮指出,美国所以在亚洲遭到接二连三的失败,就因

4、为“它不了解亚洲,执行错误的政策”。他强调要培养硏究中国的专门人才,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费正清认为:“中国太弱了,它不能征服世界,但是它又太大了,世界不能吃掉它,所以中国在世界的最后地位,特别是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在人类生存的议事日程上就显得非常重要。”(注:JohnK.Fairbank,Assignmentforthe70's,AmericanHistoricalReview,Vol.74,No.3,1969;)费正清首次提出美国硏究屮国问题的重耍性和迫切性。随着第三代美国中国学硏究队伍的形成,与早先中国学家们从西方社会科学中借

5、用各种槪念相比,学术硏究时期的中国学硏究“更注重跨地区的比较硏究”。(注:郝平:“美国当代中国硏究四十年槪述”,《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笫6期;)派伊的《亚洲的权力和政治》将日本、印度、南朝鲜等国作为硏究中国的参照系,指出东方人所特有的“民族主义移情”(注:LucianW.Pye,AsianPowerandPolitics,Cambridge,Mass・:BelknapPress,1985;)(p.186),将学术化的中国学硏究进一步向纵深推进。通过微观考察休现宏观思考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中国学发展的一大特点。哈佛大学费正清硏

6、究中心的“中国讨论会”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学者们运用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理论方法开始对中国各社会阶层的方方面面,如妇女、知识分子、计划生育、老龄化、青年人口以及农民问题等进行硏究。如华尔徳的《中共的新经济主义》、埃米利和赫沙特的《八十年代的中国妇女》、谢淑丽的《同志间的竞争:中国的职业刺激与学生策略》、戴维士的《中国老龄人口与共产主义革命》等著述开拓了美国中国学硏究的新视野,也为学者们尝试运用不同的理论方法硏究中国奠定了基础。硏究主题细化、硏究内容丰富多彩是美国中国学硏究的另一大特色。这些主题包括:硏究“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

7、经济政策”、“关于《孽海花》民初流行的儿个版本”、“中国上大夫群勻政权中心关系的历史硏讨”、“从艾思奇、邓拓、翦伯赞看’延安路’知识分子群的历史命运”、“关于潘晓的’人生的路’与当代中国知识青年的心态”、“北岛、顾城、舒婷的诗作所表现的中国新文学的困惑”等。(注:苏炜:“有感于美国的中国学硏究”,《读书》1987年第2期;)硏究的问题如此专业,美国中国学硏究状况由此可见一斑。硏究视角的转变使一些美国中国学家们深深地扎根于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的硏究之中,出现了一批重要的硏究成果。魏斐德的《中华帝国晚期的冲突和控制》、施坚雅

8、的《中华帝国后期的城市》、杰罗姆•格里德的《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的自由主义1917-1937)、魏特夫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阶段》、费维凯的《20世纪初在华的外资企业》等,其关注和硏究的视角不仅仅是历史,而是多角度、多元化的,学者们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