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浅论我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ID:46471686

大小:6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4

浅论我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_第1页
浅论我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_第2页
浅论我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_第3页
浅论我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_第4页
浅论我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我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我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摘要:从建设领域形势的变化,结合研究的成果和经验总结,分析监督机构存在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和对策关键词:質量監督監督执法管理工程質量Abstract:Inviewofthechangesinconstructionindustry,andcombinedwiththeresearchresuItsandaccumulatedexperienee,theproblemsexistinginsupervisioninstitutionsareanalyzed,andtheapp

2、ropriatemeasuresareproposed・Keywords:qua!itysupervision;supervisionandlawenforcement;management;projectquality中图分类号:C82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百年大计,质量为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日益增多,也在不断地满足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从而建筑工程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为人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某些建筑工程也出现了质量方面的问题。

3、当前形势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普遍关注,而这个问题也成为建设者应该深思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为保证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强化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1984年9月18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提出要改革工程质量监督办法,按城市建立专门的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步入了依法执监的快车道。1、目前工程

4、质量监管面临的问题如下1.1、多部门管理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不堪重负我市现在的工程监督和全国各地一样,存在多部门管理、多部门审查、多部门收费、多部门验收现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有关单位实行资质管理,技术监督部门要门窗、幕墙施工单位具有生产许可证,气象部门也提出了防雷专项资质要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搞施工图审查,环保部门、消防部门、地震部门、人防部门、气象部门也有审查要求,工程竣工验收还要取得环保、消防、技监、人防、气象等部门的验收认可。其中有的部门为了获得利益,还指定施工、检测、材供单位。

5、很多监管部门在监管环节要收费,有些收费很不合理,权力意识强,服务意识差,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叫苦不迭。1.2、建筑市场的法规体系和管理机构尚不完善这几年我市建筑业“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影响着建筑市场的在序运转和良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工程越级承包,非法层层转包的混乱现象。“打着一级企业的牌子,二级企业来投标,三级企业进现场,包工头来施工。”这种高资质等级的企业将承包的工程随意肢解,倒手转包给低资质等级企业甚至个体包工头经营,造成层层盘剥、偷工减料、赶工省钱、降低质量标准,而又以包代管,不派出相应

6、的技术管理人员到现场,施工过程无人管理,其结果一方面造成在施工中不按标准规范作业,使用假冒伪劣建材产品,粗制滥造,直接对工程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另一方面工程一经转包,只顾赚钱,不顾质量,施工任其发展,转包者从收渔利。这样破坏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范,从而影响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制约了工程质量的提高。1.3、建设系统内部工程质量监管职能交叉,内耗严重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建管处、设计处,市场科等,同时还委托一个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站受委托并按委托的内容进行工作,不具备行政处罚的职能,很多事情要所委

7、托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汇报,要协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由于各种原因,对工程质量监督站上报的行政处罚周期过长或不管质量违法行为,导致很多违法行为难以纠正;而且我市监督与备案受理是两个部门,互不沟通,很多工程不办理备案手续,导致备案率较低;监理资质管理部门管监理行为,设计资质管理部门管设计质量行为,检测资质管理部门管检测质量行为等,各自为政,导致工程质量监督单位仅能管管施工单位现场质量行为,且往往不能与资质管理、市场准入挂钩,监管效率低下。1.4、社会过多依赖工程质量监督核验,客观上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视

8、为了工程质量的责任者工程质量“谁核定,谁负责”,监督站变相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而直接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反而“袖手旁观”,进而颠倒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产品的制造者以产品直接负责的规律,而监督站的行为是政府授权的,质量监督是政府管理行为的延伸,政府同样也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客观上造成了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现行三部到位等级核定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的矛盾与不和谐。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无法实现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行为的全面监控。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