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微血管密度和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宫颈癌微血管密度和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ID:46537742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5

宫颈癌微血管密度和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_第1页
宫颈癌微血管密度和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_第2页
宫颈癌微血管密度和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_第3页
宫颈癌微血管密度和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宫颈癌微血管密度和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宫颈癌微血管密度和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第29卷第3期金镇李守柔宋杰冷为春张爱臣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p53蛋白表达在宫颈癌屮的临床意义和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宫颈癌中p53蛋白表达,以VDI因子相关抗原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测定其微血管密度。结果:宫颈癌患者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V0.05),在临床II期明显高于I期,在血管间质浸润阳性明显高于阴性(PV0.05),但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癌的浸润深度无关;p53蛋白随临床分期的递增、

2、癌的浸润深度增加而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学I、II、III级呈递增趋势,与淋巴结转移、血管间质浸润有关(P<0.05);微血管密度在p53蛋白表达阳性中明显高于阴性(PV0.05),在p53蛋白表达+、丹、卄中呈递增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V0.05)。结论:微血管密度、p53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关键词:宫颈癌肿瘤血管生成蛋白质,p53血管形成被认为是肿瘤发生的重要表现,许多资料表明血管生成作为肿瘤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参与影响着肿瘤的生物学行为,p53抑癌基因具有抑制

3、细胞增生和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L2]o为此我们研究了子宫颈癌中微血管密度和P53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宫颈鳞癌标本共38例,年龄50.5岁(32〜71岁),来自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三临床学院妇科部分宫颈癌的活检或1手术的经10%福尔马林固定后进行石蜡包埋组织,按1985年FIGO标准分期(表l)o以10例因子宫脱垂、子宫肌瘤而行子宫切除的标本为对照组。1.2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免疫组化染色,试剂为美国ZYMED公司生产的S・P免疫组化试剂盒。p53单克隆抗体

4、(DO-1.DAKO)工作浓度为1:100,训因子相关抗原(FVIII-RAg,DAKO)工作浓度为1:200。染色方法按试剂盒说明进行,DAB染色后用苏木素复染,中性树脂胶封片。1.2.1p53蛋白表达结果判定:细胞核有棕色颗粒着色为阳性反应,各别坏死细胞及其周边着色的细胞不计入阳性细胞。计算阳性细胞数占癌巢中癌细胞数的百分比,根据结果分为3个等级汁、、,分别相应于阳性细胞数占癌巢中癌细胞数的百分比为V10%、10%〜50%、>50%01.2.2微血管密度的测量:以FVIII-RAg作为敏感而特异的血管内皮

5、标记物,每张切片均在低倍镜下仔细观察并选择高血管密度区,然后在200倍视野下随机取3个视野,计算平均微血管数。判断标准:排除出血坏死及纤维硬化区域,带有较厚肌层的血管亦不计数。凡有着色的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簇,无论腔隙大小,均以其断血多少来计数(厚壁血管除外)山3]1.3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2结果2.1宫颈癌免疫组化切片的光镜下所见癌组织内微血管形态异常、差异显著,密度分布不均,血管管腔的大小可由裂隙样的细胞簇到能容纳大量血细胞的海绵样结构;p53突变蛋白多细胞核表达,少数胞膜表达,而且阳

6、性表达多分布在浸润主血管旁的癌细胞。2.2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微血管密度(67.8±30.2)与对照组(20.5±6.5)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I【期明显高于I期(PV0.05);血管间质浸润阳性明显高于阴性(PV0.05);但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癌的浸润深度无关。表1微血管密度和p53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组织类型的关系Tab.1Relationshipbetweendensityofmicrovesselorexpressionofp53proteinandhist

7、ologictype,FIGOstageofgradeofcervicalcarcinoma平均微血管数p53蛋白阳性表达项an(个/高倍视野)-+率(%)临床分期i1155.3±27.6731036.3ii2772.5±20.51137659.3组织学分级i967.3+13.4720022.2ii1764.1+20.4924247.1in1259.8+17.6224483.3淋巴结转移阳性768.2±25.3113285.7阴性3161.5±29」1755445.2浸润深度>1cm2868.9±21.812

8、46657.1<1cm1058.6±27.26946■/2040.0血管间质浸润阳性2870.6±27.9958667.9阴性1054.2±19.4910010.0P<0.05p53蛋白随临床分期的递增、癌的浸润深度增加而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学I、II、III级呈递增趋势,与淋巴结转移、血管间质浸润有关,有统汁学意义(P<0.05)o见表lo2.3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微血管密度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