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战争诗的思想蕴涵探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诗经中的战争诗的思想蕴涵探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65440

大小:63.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08-06

诗经中的战争诗的思想蕴涵探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诗经中的战争诗的思想蕴涵探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诗经中的战争诗的思想蕴涵探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诗经中的战争诗的思想蕴涵探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诗经中的战争诗的思想蕴涵探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经中的战争诗的思想蕴涵探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的思想蕴涵探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乐歌总集,也可以说,是我国第一个诗歌选本。它产生于商、周之交,到春秋中叶或稍后这样一个约五六百年漫长的时代,是我国古代先民对自己社会生活的歌唱,其内容涵盖当时社会的生产劳动,爱情婚姻,徭役战争,政治讽刺及史诗事件等,通过风雅颂赋比兴,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的篇章得以永远保存了下来。在先秦社会尤其是西周末年战乱频仍,社会动荡。《诗经》中战争诗的产生与这样的历史息息相关。它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状况以及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心理状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

2、,而且具有社会、政治及文化史研究等多方面的价值,研究前景极其广阔我们对于诗经中战争诗的认识,也是随着前辈学者的努力而不断转变和深化的,例如《邶风·击鼓》一篇,《毛诗序》中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而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这是“卫人从军者自言其所为”。高亨《诗经今注》认为这首诗是被抛弃的士兵唱的。后来程俊英《诗经注析》提出这是卫国戎卒思归不得的诗。又如《无衣》一诗,《毛诗序》认为是“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朱熹认为秦俗强悍,乐于战乱。故其人平居而相谓

3、曰:岂以子之无衣而与子同袍乎?盖以王于兴师则将修我戈矛而与子同仇也。其欢爱之心足以相死。之后高亨和程俊英则先后在各自著作中提出它是秦国劳动人民的参军歌,秦国的军中战歌。再举例说诗经中的另一名篇《小雅·采薇》,《毛诗序》中说:“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撇犹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戎役,以守卫中国”。《诗集传》认为“此遣戍役之诗……盖叙其勤苦悲伤之情,而又风以义也。”而《诗经今注》提出:“这首诗当时是西周宣王时期的作品……戍边的士兵就唱出这首歌。”在《诗经注析》里面,关于这首诗的来源,又有了新的说法,说是一位戍

4、边兵士,在返乡途中所作的诗。可以看到,人们对于《诗经》本质的认识上,逐渐由王朝诗歌转变为个体诗歌。《毛诗序》从国家的角度,认为应该从周王朝统治秩序的角度来认识这些诗歌的创作。在《毛诗序》看来,战争是周王朝的战争。战争的胜利和合法性都取决于周王朝是否能够正常的行使其统治权力。在周王朝衰微之时,则会出现《王风·扬之水》之类的讽谏诗,而在周王朝中兴时,则会出现《大雅·江汉》这样的颂美诗。这些诗歌成为周王朝统治秩序的反映。从这个角度来看待这些诗歌,忽视了上述诗歌个体抒情的特质。尤其是对《小雅·采薇》的理解正说明了这一点。《毛诗序》认

5、为《采薇》是“遣戍役”之歌,是周王朝对出征将士体恤入微的反映,并以此来整合周师的战斗力,从而达到使将士从心同德,奋扬杀敌。宋代朱熹《诗集传》则开始注意到诗歌抒情主体的个体情感的表达。他认为《王风·扬之水》是“戍者怨思作此诗”,而不是“刺平王”之作。虽然在《雅》诗中,朱熹仍然不能完全抛弃《毛诗序》的影响,但从其对《江汉》的理解可以看出,他己经逐渐在突出上述诗歌“诗人”个体抒情的特征。正是因为朱熹对诗歌个体抒情特征的理解与宣扬,促使了后人更多地从“自言”体的角度来认识《诗经》。现当代的学者则完全抛开了《毛诗序》的影响,完全认识到

6、《诗经》战争诗个体抒情的特征。无论是怨思还是赞美,都表达的是从征将士在战争中或者是归途中的情感体验。这与诗歌的本义和诗歌的创作实际是相吻合的。正是这些从古到今无数为诗经研究作出了贡献学者,使得我们今天能更便利的学习《诗经》。上大学以后,我对《诗经》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所以选题的时候我首先就选择了《诗经》方向的研究,并选定《诗经》这本经典来作为研究对象。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在《风》《雅》中,常常会见到一些战争徭役的诗篇,这些反映战争徭役之苦,给人民带来灾难和不幸的诗篇,多带有强烈的反战倾向。如《陟岵》是征人股役在外,登高远望父

7、母、兄长的诗。诗不言已之想念父母、兄长,而言父母、兄长之念已:但愿保重身体,能够归来,不要滞留,不要相奔,不要轻死,其基调是非常低沉和悲凉的。这种想象的表现手法,比之诗人自道其想念之情者,更觉深切。又如《鸨羽》是农民长期服役,不能种地以养父母,而提出抗议的诗。战争连年,田园荒芜,民生凋敝,因呼天而问:何时才能有个安居、和平和正常的生活?怨天尤人,无可如何!除此之外还有描写战士戍边,守卫中国,带有既爱国又想家的矛盾苦闷情绪的,描写从事战争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描写战争统帅,运筹帷幄,南征北战的,等等不一而足。《诗经》是享有盛誉

8、的史学和文学巨著,历代《诗经》研究者很多,他们对《诗经》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出于对《诗经》,尤其是《诗经》中战争诗的偏爱,我打算在诸位前人先辈的研究成果上,对诗经中的战争诗,作出一些自己的努力研究,以抛砖引玉以督促自己今后更好的学习国学文化知识。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此次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