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剂型探究现状概论

中药新剂型探究现状概论

ID:46644144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中药新剂型探究现状概论_第1页
中药新剂型探究现状概论_第2页
中药新剂型探究现状概论_第3页
中药新剂型探究现状概论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新剂型探究现状概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新剂型探究现状概论摘要:本文对近十几年来,我国在中药方面,尤其是中药剂型的研究、发展和现状做出基本的分析,将主要中药新剂型分文别类。关键词:中药新剂型近几十年来,中药剂型已经从传统剂型向现代剂型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从最原始的汤剂到现今发展迅猛的缓控释制剂,不断在宏观微观方面促进着人类健康的良性发展,在医学领域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做出了不可比拟的巨大贡献。1•分散片。片剂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携带运输储存方便,产量大,成本低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药物剂型之一,有口服片剂,口腔用片剂,外用片几种类型,但是普通片剂却因为生物利用度低,释药速度缓慢,崩解期长,—次

2、用量较大,为老人和儿童服用带来麻烦。分散片因此应运而生。分散片(dispersibletable)又称水分散片(waterdispersibletable),系指遇水能迅速崩解形成均匀混悬液的一种片剂口]。它综合了普通片剂与液体制剂的优点,并克服它们的缺点,具有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等独特性能,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分散片可以口服,嚼服,吞服,含吮,也可置于水中分散后与果汁,牛奶同服,对于老人小孩服用困难者具有明显的优势[2]。分散片分为西药与中药分散片,中药由于含有较多脂溶性成分,制成分散片后需要较多崩解剂,所以,中药分散片中药料不得超过50%,这是与

3、西药分散片的主要不同之处。目前,分散片主要以西药为主,中药分散片研究较少,在国家近年来批准的20多种分散片中,其中只有一个中药品种,但由于其优势显著,已越来越引起国内研究者的重视,中药分散片的工艺已有了长足的进展,各种辅料的研究也日趋完善,中医药研究工作者应积极参与到分散片的研究中,为振兴祖国的医药事业而奋斗。2软胶囊。软胶囊系指将药材提取物、液体药物或与适宜辅料混匀后用滴制法或压制法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胶囊剂。具有稳定性高,生物利用度高,掩盖不良气味等优点。软胶囊制剂多用于非水溶性、对光敏感、遇湿热不稳定、易氧化和挥发性的药物,由于生物利用度比较高,许多片剂也被制成内容

4、物为液体的软胶囊。软胶囊在国外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在国内发展时间较短,中药软胶囊的研究就更少,但随着最近技术的引进,国内制备软胶囊的技术日臻成熟,不断前进,从最初的翟香正气软胶囊的问世,到如今的上百个软胶囊批件获批,软胶囊不断发挥着其自身的优势,为人类健康服务[3]。中药软胶囊具有活性物质吸收较快,药物生物利用度高,外形美观,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现今,随着新技术的引用,软胶囊出现了很多新的品种,如防水抗溶软胶囊,在囊体外涂布一层防水薄膜,可销往长期干旱的干燥地区;可生物降解的软胶囊,在胃肠条件下可崩解释放出药物,而在体外环境不溶胀,不破裂[4]。软胶囊各种辅料的研究也不

5、断出新,制备技术不断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引起医药工作者的重视,软胶囊必将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3•免煎颗粒。中药免煎颗粒又称中药颗粒饮片,它是根据中药制剂理论,选用适当的溶媒,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提取有效成分而制成的饮片颗粒[5]。免煎颗粒在国外应用较最早,国内虽起步较晚,但现在已有一定的规模。免煎颗粒采用遵循GAP标准生产,具有一定炮制准则的中药材,具有以下优点:多成分提取,保持多药性特性;针对饮片药味的特性,研制不同的提取工艺,如挥发油成分的提取;中药配方颗粒在生产的时候采用先进设备;使用方便简单,无需煎煮;易于批量生产,具有统一标准;采用铝塑包装,清洁卫生,体积小

6、,质量轻,具有防虫防蛀的特点,易于保管。但免煎颗粒也有他的不足之处,如提取工艺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在提取过程中,是否有有效成分的丢失很难下定论,而且中药在煎煮过程中,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化和物,或増强疗效或降低毒性,免煎颗粒不具备群煎过程,疗效很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中药免煎颗粒提取需要适当的溶媒,价格比较高昂,使成本大大提高,不适于大众普及。总的来说,免煎颗粒是一种适用于现代生活的新剂型品种,与传统中药饮片不卫生,质量标准不规范,煎煮时间长,煎煮费力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其工艺与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小结中药剂型的开发研究有赖于中医药工作者的努力。现代化的剂型

7、开发应遵循人性化标准化的要求,将为人类健康服务进行到底。参考文献口]刘郁,刘连新等,中药分散片及工艺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5.16(6)[2]邹爱峰,胡容峰,中药分散片的研究进展,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25(5)[3]张亚中,张彤等,中药软胶囊的研究进展,中成药2006.28(6)[4]刘宝书,王如伟,中药软胶囊的辅料及制备工艺研究进展,医药导报2010.29(6)[5]高艳,浅谈中药免煎颗粒,中国实用医药2009.4(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