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ID:46653692

大小:8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6

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改进策略_第1页
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改进策略_第2页
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改进策略_第3页
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改进策略_第4页
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改进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改进策略陆建军赵铭赵华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25000江苏省扬州市教科院225000摘要教学悄境分为广义和狭义2利狭义的课堂教学情境是主要研究方面。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主要误区是“繁杂、冗长”,解决“繁”的问题,应认清英存在形式。教学情境创设应追求“真、美、情、味”的境界,教学情境应川时应突出去粗取精、删繁就简,从而为我所用、简约使用。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教学情境过度渲染简并使用教学情境是新课程改革中冇影响力的关键词之一。研究表明,教学情境被异化的现状冇所凸显,主要有2利X—是过分渲染“情景”,而非合情合理之情境;二是

2、过分屏蔽情境,课堂教学呈现“两边倒”的现象,即教师包办(即一言堂,纯粹知识传递)和学生包办(即学生一讲到底,纯粹知识解读)。郑板桥冇一副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刀花”,对当前“教学情境创设”之怪现状,应有所警示。前句对当前“眼花缭乱、哗众取宠”而缺失“化学味”的教学情境有所启示,后句对当前“盲目自主、低效合作”的“去情境化课堂”有所教益。创设情境没有错,应坚持删繁就简,就像三秋Z树,凸其枝干,显其精髓;创设情境也应追求领异标新,就像二月之花,火红-K夕卜,精彩其内。1教学情境的界定许多学者对教学情境的定义多从学习主体(学生)方面界定,即:广义上

3、讲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牛: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狭义上讲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彖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从1何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而设计的教学场景或片段[1]。此定义于悄感体验着眼,未涉及教师Z于情境设计之价值。王祖浩等对情境的定义是:“情境通常是指教学悄境或学习悄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创设的一种适教和适学的情感氛围,从而为完成教学冃标和任务奠定基础”。笔者亦以为,教学情境更多应指向课堂教学情境,方显其研究价值。因而,广义教学情境应该是指教师经课前预设,设

4、计出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具体或抽象的师生活动、思维、思辨的场景。狭义教学悄境是指教师围绕某个主题,并结合学生既冇认知,促使其引发联想或产生问题,激发认知冲突、激活思维内核等而设计的一系列师生共同活动的课堂场景,它可以在课堂开始前、课堂中、课堂结尾处,也可以贯穿整个课堂始终。本文所探讨的教学情境为狭义角度。2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课区杨玉琴等对教学情境使用的误区归纳为4个方而:没有科学问题、偏离核心知识、渲染负面影响和创设虎头蛇尾[2]。在课堂教学中,人们对情境创设存在误解,如把“情境创设”等同于“情境设置”,认为情境创设仅为生活化、趣味化等;把“情境创设”等

5、同于“吸引眼球、刺激感官”,刻意营造某种效果;把“情境创设”等同于“引言”,只是为了引出某主题;把“情境创设”等同于“唤醍IH知”,凡此种种,不仅脱离了情境的本质特征,而且也影响了悄境作用的有效发挥。当前,化学教学悄境创设主要课区是“繁杂、兀长”,“繁”导致教学目标游离,分散教与学的注意力,因此解决“繁”的问题,应认清其存在形式,大致可分为4类:一是在没必要使用情境吋便用情境;二是在可以使用简单情境吋便用复杂情境;三是在可以使用简短情境时使用冗长情境;四是在可以简单处理情境时过度处理情境。2.1过度堆砌一是简短情境兀长化。人量精美图片,只是为了展示其“

6、有用”,主要体现在一些元素化合物质的教学中,如“铝及其化合物”或“金属镁的提収”展示大量的应用类图片:航空航天、电子工业、日常应用等,达20多幅,只为一个冃的:“应用Z广和效用之高”,播放图片时间达到5分钟以上;如“化学反应屮的能量变化”课屮,播放“火箭发射或飞船升空”等视频,长达3分钟以上等。未进行整合、截取、删减等工作,选样手段缺乏,选择意识缺失,犯面面俱到Z毛病。二是简单情境复朵化。为了追求创新,刻意调用学生不熟悉的背景、最新研究成果、最新数据文献、高综合度的素材等。如“沉淀的溶解平衡”新授课中大量堆砌“肾结石、胆结石、关节痛”等情境索材,学牛对

7、陌生情境的认知,需要内化时间,一味追求“亮点”,而放弃简单实验手段,不符合认知规律;“原电池”新授课教学中,大量调用最新的电池研究成果,各种燃料电池、大功率锂电池等信息,冲淡了对原电池基本原理的学习和内化。再如:使用一些“高精尖”仪器,营造神秘情境氛围。当前,数字化实验装备引入化学教学,丰富了定量感知实验过程的手段。然而,“杀鸡用牛刀”大可不必。如“盐类的水解”教学屮,使用pH计进行Na2C03溶液、NH4C1溶液的PH测定;“C02与NaOH溶液反应”的教学中,使用CO2传感器研究“是否反应”等,此设计既费时,也违背了简约教学、冇效设计的初衷。凡此种

8、种,设计者的设想是积极的,而效果打了折扌II。主要是忽视了课堂教学这个有限时空,忽视了某些情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