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能力的企业成长机理探究

技术能力的企业成长机理探究

ID:46697256

大小: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6

技术能力的企业成长机理探究_第1页
技术能力的企业成长机理探究_第2页
技术能力的企业成长机理探究_第3页
技术能力的企业成长机理探究_第4页
技术能力的企业成长机理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技术能力的企业成长机理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技术能力的企业成长机理探究1案例背景简介永光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屮型股份制性质的企业,由多家民营企业组成,包括郁南县电池厂、永光电池机器有限公司、永光电池材料实业有限公司等,主要从事电池、电池零配件、电池生产线及配套机械设备的生产.1964年,郁南县电池厂作为县里第一家电池生产的企业,至80年代中期依然处于手工和半机械化生产的状态,业绩惨淡•然而依靠着低成本的加工优势,吸引了广州电池厂与之代工合作,代工业务逐年扩张,如今成为发包商最大的碳性电池代工厂家,代工品牌主要是“555”和“虎头”牌碳性干电池•除了完成委托企业70%代工量业务外,郁南电池厂从2008年起每年承接委托企业10条左右电池生

2、产线的转移,成为当之无愧的电池代工企业.1988年永光电池机器有限公司成立,主要从事电池生产线的机械设备生产•为了吸收先进的机械生产技术,1992年与专业生产机械设备的万兴企业开展了十年的合作,期间以郁南电池厂为试验基地,致力于对电池生产线及其配套机械设备的改进和研发•经过20多年的成长,目前已成为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单位,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998年,永光又成立了专业从事电池零配件生产的永光实业材料公司•至此,永光集团成长为一家多元化经营的郁南县龙头企业,生产的电池品种由最初的R20S糊式电池发展为R6、R03、R14、R20等多型号的C型及P型纸板电池•近年研发的200R20糊式电池、2

3、00R20C/P纸板电池的高速生产线及120R6彩色PVC套装机等新产品,其技术已居全国前列,且已成为国内生产R6、R03、R20电池的主导生产线,在国内所占的市场份额超过八成•其组织结构图见图1.2案例研究根据相关文献回顾并结合案例实际,本研究认为永光持续成长的背后支撑力量是其不断提升的技术能力•所谓企业技术能力,是指企业将从外界获取先进技术和信息与内部知识结合,创造出新的技术和信息,实现技术创新与扩散,同时又使技术得到储备与积累的能力[9],即技术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搜索能力的综合,包括物质的、人力的、技术的或组织的资源资产,以及能够使组织执行企业活动的实践知识[10]・2.1吸收先进

4、生产工艺技术拓展产品系列对代工企业而言,当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并且选择了代工的生产方式时,可通过“干中学”提高企业价值[11],然而企业的学习能力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知识积累基础上•永光在代工前自身技术知识存量极少,自身成长的最大制约便是牛产工艺技术的落后.以电芯包扎工艺来说,当时永光牛产的只有R20S型糊式锌猛电池这一种产品,采用的是被许多电池厂家淘汰的六七十年代盛行的极费材料和人力的包纸扎线工艺,为了改善落后的局面,永光将目光瞄准了当时工艺领先的广州电池厂,决定采取“借壳生蛋”的发展战略,为企业技术更新寻找外源.由于当时的广州电池厂正处于战略转型时期,将发展重点放在市场营销和品牌培育环节,逐步

5、将利润较低的生产制造环节外包,由此促成了技术差异显著的两家电池厂的代工合作.从发包商的角度来说,向代工厂家单向转移相对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可以让其尽快达到发包商对产品的技术、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因而发包商在代工合作初期有意愿转移技术•广州电池厂多次派技术人员驻厂指导,重点传授先进的电池生产不包扎工艺技术•该工艺省去了包纸、扎线两道工序,相应的対正极碳棒与电芯之间的良好接触要求也更为严格•此技术的学握需要学习者在实践屮不断的领会,即在“干屮学”过程吸收这些默会知识.此外,不包扎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永光对产品的品种进行延伸,令生产模式由原来的糊式电池向糊式纸板相结合转变•在发包商的协助下,永光成功开

6、发出R6C型(高容量5号)纸板电池,改善了R20S型糊式电池产品单一的缺陷•随着技术的进步,永光对电池产品及生产工艺进行各种改进与创新,丰富了产品系列,目前生产的电池主要有R03、R6、R14、R20等C型P型纸板电池以及R20S糊式电池,增强了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永光吸收委托企业先进生产工艺技术拓展产品系列的成功例子,充分说明利用外部资源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成长•我国大多数企业属于加工制造型,技术能力低下、缺少有影响力的品牌等问题长期存在,其内部知识存量完全不足以支撑自身成长•面对如此困境,选择代工合作模式无疑是这类企业生存及成长的有效方式•企业不仅可以避免与品牌厂家在研发、营销等环节的正面竞

7、争冲突,还可以通过“干中学”等方式从品牌厂家处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管理经验等,吸收和利用企业外部资源•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突破自身成长瓶颈,提升技术能力并形成企业竞争力,为企业持续成长奠定基础.2.2横向技术联盟带来上游供应链整合优势技术能力理论源于“干中学”、“用中学”思想,其提升的途径是技术学习[12],虽然永光代工初期初步的技术知识积累改善了原有产品并丰富了产品系列,推进了企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