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土挤密桩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灰土挤密桩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ID:46711837

大小:232.1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灰土挤密桩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_第1页
灰土挤密桩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_第2页
灰土挤密桩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灰土挤密桩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章编号:1009—9441(2012)11—0021一03灰土挤密桩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口口孑L德明(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结合工程案例和施工经验,围绕灰土挤密桩对软土地基处理的整个方案实施过程,阐述了灰土挤密桩的方法选择、施工前的准备、工艺流程、技术要求及要点、效果分析等内容。关键词:地基处理;灰土挤密桩;湿陷性黄土;承载力中图分类号:TU473.1文献标识码:B引言灰土挤密桩是利用横向挤压成孔设备成孔,使桩间土得以挤密,用灰土填入桩孔内分层夯实形成灰土桩,并用桩间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

2、处理方法。灰土挤密桩主要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可处理深度以5~15m的范围为主,当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增强地基土水稳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采用灰土挤密桩。如能合理地确定挤密桩桩径、桩孔布置、桩体数量、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再加上恰当地选择成孔方法、回填方法,并且满足回填土土质要求、成孔和夯实的要求,能有效地提高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应用此方法所耗费资源较少、工期短,所用机械简单易操作、投资少、处理效果好,因此广泛地用于软土地基的处理加固。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围绕灰土

3、挤密桩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要点、工艺方法、技术要求等进行阐述和分析。1编制依据及项目概况某项目方案编制主要依据甲方提供的《太原市集中供热(瑞光热电)供热工程隔压换热站》施工图纸及GB50007_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太原市集中供热项目隔压站建筑及安装工程》招标文件等。根据相关规范的规定及建设单位的要求,该工程地基处理采用灰土密桩法,成孔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桩孔直径为400mm,桩中心距1.oom,按等边三角形排列,总桩数为19338根,其中6.5m长桩142

4、80根,13.5m长桩5058根。桩身填料采用3:7灰土,其压实系数《O.97,孔内在填料前孔底必须夯实。换热车间与泵房桩顶标高为一5.2m,调度中心标高为一3.1m。顶部预留土层厚度《500mm及1个桩径。基础施工前,应将桩顶设计标高以上的虚桩头及预留土层全部铲除,再做500mm的三七灰土垫层,灰土垫层每边宽出桩边500mm,三七灰土压实系数须《0.97。根据工程地质报告,该项目工程地质状况描述1}—{.}—{.1—剞L辛}__{}—1.}—{.:—{}_—}—*—剞—{卜1{唔_—*—{.:—{.:—{}—*—

5、{.:—弘{}__{}—*—剞卜斗}__{_卜—*—*—粕—剞—制—稍—制—稍—粕—_.}_1}—睁—*—粕—制—{}_*—.}——÷卜与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1(5):35—37.[3]洪贤湖.cL结构体系节能建筑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l(4):180一181.[4]GB50204—2002(2011年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FeatIlresandCo璐tructionofE耻r科一SavingCLCoInpos慨I砸ulationWaUCUIXiao—weil.WANG

6、Chun—mei2(1.HebeiYuchenRealEstateDevelopmentCo.,ITD,Shijiazhuang,Hebei,050093,China;2.HebeiCoⅡegeofIndustryandTechnology,Slli_jiazhuang,Hebei,050091.China)Abstract:Thepresentpaperin训ucestllefeaturesandconstmctiontechniqueofCLcompositeinsul撕onwall,intowhichfire

7、co曲d,energysavingaIldstnlcturalintegrationcombined.KeywOrds:buildingeneEg)refficiency;CLconlpositeinsulationwa:U:constIuction作者简介:崔晓伟(1978一),男,河北保定人,工程师,2001年7月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专业,现从事建筑节能施工方面的工作。收稿日期:2012—10—11(编辑芋艳梅)建材技术与应用11/2012·21·如下:第l层为杂填土,层厚0.3~1.5m;第2层为素填土

8、,层厚0.5~5.6m,平均层厚2.7m;第3层为湿陷性粉土,层厚3.20~10.5m,平均层厚8.72m,厶=130kPa;第4层为粉质黏土,层厚1.7—9.40m,平均层厚5.46m以=160kPa;第5层为粉质黏土,层厚3.9~8.50m,平均层厚2.24m^=200kPa;第6层为粉质黏土,层厚3.3—11.3m,平均层厚5.46m以=210kP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