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科技对农作物推广发展的历史影响

浅论科技对农作物推广发展的历史影响

ID:46744887

大小:6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科技对农作物推广发展的历史影响_第1页
浅论科技对农作物推广发展的历史影响_第2页
浅论科技对农作物推广发展的历史影响_第3页
浅论科技对农作物推广发展的历史影响_第4页
浅论科技对农作物推广发展的历史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科技对农作物推广发展的历史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科技对农作物推广发展的历史影响[摘要]历史农业科学技术技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作物的推广发展起着重耍影响,是农业文明传承与创新的基础。我国历史农业科技通过农具及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作物栽培、引种、储藏技术的提升;掌握科技的人口的迁徙等途径对小麦、水稻、甘薯、棉花等作物的推广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关键词]农业科技农作物推广发展[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1-0085-02一、农业科技在农业文明延续的意义邓小平关于科技与生产冇一个著名的论断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和掌握科技的高素质劳动力是社会进步、生产发展的基础。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发展农业是第一要务。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文明,其主要内容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的延续,科学技术不间断发展是重要原因o诚然,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条件依赖很大。科学技术对生产的贡献很薄弱。如果用今天的科技发展的眼光来看,封建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漫长而微弱的,但这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表现加速度的规律性决定的。中国封建社会Z所以能长久不衰,正是山于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缘故。古代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结出的累累硕果,也首先表现在栽培作物的推广发展上。纵观中国

3、封建社会,栽培作物推广发展的一系列成果也都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成果的应用为基础的,而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虽然对它的发展程度发生影响,但重要性都排在科学技术之后。二、农业科技对农作物推广的历史影响科学技术对封建社会农作物的推广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犁为代表的耕作农具的发明、发展;二是农产品加工工具的发明、发展;三是対农作物生长特性的认识及栽培、储藏技术的发展,四是掌握农业科技和劳动技能的高素质劳动力的分布和迁移。基本影响情况如下:1.农具及耕作技术对农作物推广的影响中国古代冶炼技术发达,到春秋末年,铁金属出现。

4、以大牲畜为动力的铁制农具犁的发明是一场在农业领域中的生产力革命,其意义不亚于近代的工业革命,为土地的开垦、种植业的精耕细作创造了条件。铁制农具经历了从秦汉到宋代约1500年的发展完善过程。这种完善过程中的微弱的变化,都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生产成果。最能说明这种变化的是小麦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推广发展。西汉初年,我国的经济中心是在黄河中下游的关中、华北平原地区。当时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谷子、大豆类。这和谷子、大豆耐旱、耐瘠薄,对耕作条件要求不高冇关。而小麦虽然在新石器时代在北方就有零星种植,但只到封建社会初期还只是“接续饥乏”Z物,在粮食作物中

5、并不占重要地位。这是山于冬小麦对耕作条件要求较高,中国北方地区春秋季节干旱的自然条件决定的。西汉末年农学家汜胜之在关中推广冬小麦取得“遂使天卜丰穰”的显著成绩,决非仅仅由于关中是全国经济中心,或其他的历史偶然因素决定的,而应该和当时犁耕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耕、糠农作体系的初步形成,楼车的发明,代田法的推广,再加上关屮地区土层深厚而疏松,水利条件当时居全国之冠有直接关系。但总的来说,冬小麦在西汉时期的种植面积并不大,这是因为当时的犁还很原始笨重,耕地深度仅一寸,不能完全满足冬小麦的生长条件。魏晋以后,由于钢铁质量的提高,犁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6、,尉犁、江东犁等轻巧方便,能深耕达三寸的新犁型的出现,再加上耙在农业生产上的推广,到唐代耕、糠、耙的精细耕作体系已经形成,耕作抗旱保埔能力增强,冬小麦生长的耕作条件已初步具备,“小小早,不至全损唐中叶以后,冬小麦在北方得到广泛的种植。如果没有铁制农具的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2.农产品加工技术对农作物推广的影响农产詁加工工具的发明创造,不但使手工业部门从农业屮分化出来,也是农作物得以推广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合适的加工工具,粮食不能成为美味食品,棉麻也不能成为遮寒衣被,农作物的推广发展就在实用意义上受到阻碍。例如,小麦粒食其适口性并不比谷子具有

7、优越,如果没有西汉石盘磨的出现,小麦就不能做成美味面食。没有从粒食到面食饮食结构的变化,小麦实用价值无论从自给的角度,还是商詁的角度,小麦种植都不可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唐代水力碾?业的发展,更是提高了面粉的生产加工能力,给小麦面粉的商品化创造了条件。在宋代时,棉花加工“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籽”。就凭用手剖籽这一点,棉花种植业就很难发展起来。正是由于黄道婆从海南引进了做、造、捍、搏,纺织之具,才提高了棉花的加工能力,使棉花在元代得以快速发展。宋代油料从自给加工发展到商品加工,就是由于榨油工具的改进,从而引起了油菜在江南地区种植的勃兴。

8、3•农业栽培、引种、储藏技术对农作物推广的影响各种栽培作物都有其同有的生理特性,要想获得引种的成功、作物的丰产,必须根据其生理特性,结合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合理安排农时,形成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