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洪承畴的性格与人生

浅谈洪承畴的性格与人生

ID:46750390

大小:6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洪承畴的性格与人生_第1页
浅谈洪承畴的性格与人生_第2页
浅谈洪承畴的性格与人生_第3页
浅谈洪承畴的性格与人生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洪承畴的性格与人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洪承畴的性格与人生刘正在明淸易代的舞台上,洪承畴是一位举足轻重却又颇受争议的人物。他为淸朝平定江南与进抵西南发挥了无人町比的作用。在清朝中央政权的建设,满汉矛盾的处理上也枳极建言献策,可以说为大清仁至义尽,鞠躬尽瘁。但是三百多年来,关于洪承畴的是非争论却不绝于途,主流则是持批评态度,认为他是屈膝贰臣,千古汉奸;但是最近十儿年却出现了为洪承畴翻案的声音,认为他应该被肯定,他毕竞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做出了贡献。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也就不一样。王宏志女士以现代的民族与国家观看待明淸易代环境下的洪承畴,给予了肯定的态度。杨

2、海英博士认为洪承畴是应当否定和批判的,并对明清易代前后许多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了很多引人思考的问题。一、政治实力与社会关系——大明任上左右逢源洪承畴,字亨九,福建泉州人。于力历四I•四年(公元1616年)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仕宦牛涯,而这一年恰是后金努尔哈赤公然与明廷决裂的一年。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洪任陕西布政使司,也是在这一年,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爆发于陕西,后金方面,皇太极也顺承大统,继续攻打辽东。洪承畴的仕宦生涯,刚开始便与这两股势力结下了不解Z缘,一生的浮浮沉沉,荣辱是非,就此开始。调任辽东战场前,洪承

3、畴一克负责陕西方面围剿农民军,在整个过程中显示了卓著的战绩,以铁腕的镇压手段从陕西战场平步青云,后任三边总怦,成为封疆大吏。但在围剿过程中,几次围剿不力,使得农民军几次纵横于川陕间,久不能平定,遭到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养贼自垂”之名弹劾。刚开始洪承畴十分慌乱,不过渐渐的洪氏稳住了阵脚。洪氏在朝廷的人事圈子其实不小,关系虽有远近,但洪却可以了解朝中动向,使凡事都有准备。最后此事因洪氏剿贼得力才不了了Z,后來洪也曾与杨合作过,同受崇祯帝的赏识与信任,杨也曾言:“剿贼要总怦洪、本兵陈(指后来兵部尚书陈新卬)①可见洪氏关系Z广。

4、杨嗣昌案屮顺利脱久洪承畴在陕西和辽东任上赫赫战功早已为人知晓,他在人事关系、官场浮沉中的纵横押阖,透露出他善于周全考虑,谨慎,细微的性格特点,这在他以厉儿次%1《孤儿吁天录》卷卜六《死后余波Z谤第十五》,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3页、第15页。转引自杨海英:《洪承畴与明清易代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人生的重大的事件中,尤其是降淸后多次表现了出来,在人生历史舞台上上演了惊险的一幕幕。二、镶黄旗下——复杂政局与人际关系中的成功周旋洪承畴降清厉于皇太极期间未受重用,直到清军入关,平定江南期间因清廷一道错课命令

5、“剃发令”引起江南复叛,洪承畴受命出镇江南,最终招抚成功。这早已被人熟知。招抚江南回京后碰到了一系列事件,洪氏从容应对,并借机提高了口己的地位,个中曲直,值得探讨。(一)与济尔哈朗的关系。洪氏冋京厉碰上两宗案子,其一为“火神庙风波”御史张垃告洪承畴招抚江南期间与下级汉官私议大事并执行,没向朝廷报告,且私口送母回原籍,有通敌嫌疑,后清廷认为“事虽可疑,实难悬拟,送母归原籍,虽不奏私遣,然为亲廿罪,情尚可原”,因此“姑赦其罪,仍留原任,以则后效。”①洪被无罪释放。其二为李应试案,李氏为一小官,却“驻外城马市,事诸王贝勒,得

6、其欢,时汉官疏离,冀通肺腑,并藉应试交关请托,势倾一时。”②一个小小汉官竞“势倾一时”,且廷臣竞无一人指岀來。顺治下令追查,事情本与洪承畴无多大关系,但在审理过程中,洪却积极建言,几乎鹤立鸡群,引起了顺治帝的注意。经此两件事,洪承畴有惊无险,并引起了顺治帝的注意,这与满清重臣、郑亲王济尔哈朗冇很大联系。洪Z孙娶济Z侄孙,两家联姻。而巳济氏性嗜酒,洪恰冇家酿美酒,洪多次邀请在朝大臣至家痛饮,其屮即包括济尔哈朗。两事互为表里,拉近了两人的关系,洪作为仕异族的汉官,深知联络好朝中人臣的重要性,争取到济尔哈朗这颗政治人树,至少

7、可“有备无患”,考虑不nJ谓不深,人际力量方面又给口C加了几颗舷码。(二)脱府入汉八旗经过两次风波,洪氏认识到了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做的一件对后来自己深冇益处的事便是成功从内务府加入八旗汉军。由“非贱民的奴仆”③进入更能发挥舒展且有多名旧部下的八旗汉军中,作者由此分析道“与其在一帮地位虽低且资格颇老的陌生人中动辄掣肘,还不如回到口己熟络的人事圈子中更为便利。深谙为政之道的洪承畴不会不知道这一点。”“如%1《清世祖实录》卷六二,顺治九年正月壬午,华文书局2006年,第485页。转引自杨海英:《洪承畴与明清易代研究》。%1

8、《北游录•纪文下》卷三《李应试》中华书局1960年,第374页。转引自杨海英:《洪承畴与明清易代研究》。%1张玉兴:《包衣汉姓与汉军简论一-八旗制度兴衰的历史见证》,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323-343页。何抉择,洪承畴无疑经过慎重考虑,中请加入汉军,不仅表现洪承畴善于纵横押阖的政治才能,也说明他熟悉八旗制度的鲜明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