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內貿易問題探究

產品內貿易問題探究

ID:46770029

大小:6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產品內貿易問題探究_第1页
產品內貿易問題探究_第2页
產品內貿易問題探究_第3页
產品內貿易問題探究_第4页
產品內貿易問題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產品內貿易問題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產品內貿易問題探究隨著國際間產品內分工的日益精細化,中間投入品被出口到一個國傢,組裝後再出口到另一個傢。這種中間產品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產品內貿易理論可以解釋中間產品貿易模式一、産品內貿易理論概念延承AdamSmith的國際分工思想和DavidRicardo的比較優勢思想,隨著國際間產品內分工的飛速發展,為產品內貿易理論奠定瞭研究的理論基礎。產品內分工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管理學研究中價值鏈的研究方法,這一方法在國際貿易學領域的應用主要體現在階段生産模型(StagedProductionModel)的

2、研究上,從垂直兩階段生産模型延展為多階段生産模型,並運用這些模型分析國際貿易中的中間産品問題。產品內分工理論的中文文獻具有代表性的是盧鋒(2004)提出瞭產品內分工的基本涵義,是指産品生產過程包含的不同工序或區段,在空間上分散化地展開到不同國傢和經濟體進行。並論述瞭當代産品內分工的行業表現、發生原理、決定因素和發展動因等問題隨著産品內分工理論的出現,對於國際間產品內貿易理論的研究進入縱深發展,許多學者用不同的術語和視角闡釋產品內貿易理論,主要體現在:産品內專業化(Intra-productspecializa

3、tion)、國際零散化(InternationalFragmentation).國際夕卜包(IntornationalOutsourcing)、垂直專業化(Verticalspecialization)SvenArndt(1996,1997a,1997b)首次提出“産品內專業化”一詞,並提出'‘產品內專業化”能促進貿易和福利增加。RonaldW.Jones&HenrykKierzkowski(2000)基於他們在1990和1998的文章,提出瞭“零散化”的概念是指將以前完整的生產過程分割為兩個或多個部分或稱"

4、fragments”,並分析“零散化”過程的基礎、原因和對不同國傢的福利效應。Deardorff(2005)分析瞭“零散化”的利益問題:對於特定的個人、集和國傢來說由於現存的外部性和壁壘的扭曲,會損害他們的利益;對於世界福利是擴大的;對於通訊和交通技術進步是有促進作用的,提出“零散化”在現代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二、國際貿易四個基本問題産品內貿易理論的研究仍然圍繞著貿易的四個基本問題進行,即產品內貿易發生的原因、產品內貿易如何進行、產品內貿易的貿易利益和產品內貿易的利益如何分配。對這四個問題的回答構成瞭産品內貿易

5、理論發展的基本框架產品內貿易產生的原因探討最多的是各國、各企業尋求利潤最大化的需求,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國與國之間貿易成本的下降,利用各國的比較優勢來承接產品的不同生產環節。發達國傢利用技術優勢,掌握產品的核心技術,發展中國傢利用低廉豐富的勞動力優勢完成産品的生産加工部分,部分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傢和發達國傢承接產品的服務部分。産品內貿易在各國之間隨著産品的不同工序的完成而進行對於產品內貿易的貿易利益,大多數學者基本都認為産品內貿易將優化資源,使世界的貿易利益增加。對於如何分配問題的探討則說法不一,發達國傢的有些學者

6、在理論與實證上證明產內貿易將剝奪發達國傢的就業機會,引起發達國傢相關産業的衰退。部分學者實證結果認為産品內貿易沒有使發達國傢受到損失,產品鏈的大部分價值都回歸到發達傢。在對於發展中國傢利益的討論中,許多學者都認為產品內貿易促進瞭發展中國傢的產業升級,但也存在高污染、高耗能產業集中在發展中國傢,造成發展中國傢能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三、產品內貿易的實證研究産品內貿易的實證研究有國傢層次和産業/產品層次的研究。例如GordonHanson(1996)以臨近美國的墨西哥為例,闡述瞭“零散化”現象。產業/產品層次的研究

7、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Infonn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產業、汽車産業、飛機制造産業和服務業等領域。RichardHarris(1993,1995)建立瞭一個新的生產模型,研究通訊設備(tele-communications)的外包問題。MichaelFerrantino,RobertKoopman,ZhiWang*,andFalanYinug(2007)剖析瞭中國和美國先進技術產品(AdvancedTechnologyProducts,ATP)的貿易問題,對中

8、國的高新技術産品(HighandNewTechnologyProducts,HNTP)和美國先進技術產品(ATP)進行詳細定義和分類,並發展一種新的方法來統一中、美先進技術產品的貿易數據,根據1996年至2006年的貿易數據,分析得出中國之所以成為美國先進技術産品市場的主要供給者,源於三個主要的因素:全球產品的零散化、中國在制造業中的比較優勢、中國政府對加工貿易和外國投資企業的傾斜政策。但是,也指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