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山铅锌矿围岩蚀变特征浅论

绿荫山铅锌矿围岩蚀变特征浅论

ID:46795419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绿荫山铅锌矿围岩蚀变特征浅论_第1页
绿荫山铅锌矿围岩蚀变特征浅论_第2页
绿荫山铅锌矿围岩蚀变特征浅论_第3页
绿荫山铅锌矿围岩蚀变特征浅论_第4页
资源描述:

《绿荫山铅锌矿围岩蚀变特征浅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绿荫山铅锌矿围岩蚀变特征浅论一、概述绿荫山铅锌矿位于尔布尔林场作业区内,南东距尔布尔林场8Km。该矿已经完成勘探报告的提交,正步将转入开采,本文通过实际工作结合前人资料対矿体围岩蚀变特征进行浅论,以便于今后工作中同类矿床研究的借鉴。二、I羽岩及其蚀变研究区的矿体围岩地层为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J3tm)中基性火山岩,受火山热液的影响和燕山期岩浆活动热液作用,在塔木兰沟组(J3tni)中基性火山岩内形成了较广泛的青盘岩化蚀变,蚀变范I韦I较大,在塔木兰沟组(J3tm)屮基性火山岩屮呈大面积面状分布。蚀变矿物种

2、类冇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石英和黄铁矿等。铅锌矿体的近矿围岩是角闪安山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类和石英斑岩。矿体为受3级脆-韧脆性张扭断裂-裂隙构造控制的脉状矿体,近矿围岩蚀变完全局限于3级断裂-裂隙构造带内和其两侧数米〜数十米范I韦I内的近矿围岩屮,蚀变带沿断裂、裂隙构造呈线型展布,蚀变范围大于该断裂、裂隙的规模,遭受蚀变的岩石是脆-韧脆性断裂、裂隙构造所切割的所有岩石,以塔木兰沟组(J3tm)角闪安山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类为主,其次为石英斑岩。稍早阶段侵位于3级断裂构造中规模较大的石英斑岩休,在稍晚阶段

3、断裂构造继承性活动中遭受构造切割破坏处,岩体内部破碎带中的石英斑岩蚀变强;侵位丁3级断裂构造中规模较小的石英斑岩脉,脉体与闱岩的接触带还是被莫侵入的断裂构造,岩体边部内接触带的石英斑岩蚀变强。蚀变的发生源于交代作用。侵位于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浅成-超浅成次火山岩体,完全冷却以前不停地对其围岩中的地下水进行加热。当岩浆期后气水热液流体沿围岩中由构造活动形成的断裂-裂隙系统所构成的通道上涌时,驱动断裂两侧I韦I岩中来自大气降水的地下水进行补充的过程,就是启动热液对流循环系统的过程。热液流体循环通道---断

4、裂构造是循环系统的中心,是Pb、Zn、Ag等有用矿质的沉淀场所,循环热液作用于断裂构造及其两侧岩石,对岩石矿物成分的带岀、带入交代作用,造成原岩发生不同强度的蚀变。循环系统中心部位交代作用进行的相对最充分,造成的蚀变也就最强,由断裂构造中心两侧向外,蚀变减弱至消失。交代作用的结果是使断裂构造屮及其两侧的岩石发生褪色化蚀变,生成新的蚀变矿物,蚀变矿物种类据岩矿鉴定资料结合野外肉眼观察,主耍有石英、玉髓状石英、绿泥石、绢云母、钠长石、明矶石、绿帘石、高岭石、方解石,伴有萤石、重晶石等,这些蚀变矿物和铅、锌等硫

5、化物组合在一起,沿断裂构造构成褪色蚀变带。遭受褪色化蚀变的岩石,可以是塔木兰沟组(J3tm)屮基性火山岩(为主),也可以是石英斑岩(次之)。褪色蚀变带是矿化带的标志,不仅其分布的空间位置受赋矿(化)断裂构造带控制,其规模、形态也同样受赋矿断裂构造带制约:形态与断裂构造带基本相似;规模与所赋存矿(化)体规模止相关,宽度及延长则都比构造带的规模更大些,。蚀变强度一般规律显示为:赋存工业矿体的比赋存矿化体的断裂构造带中蚀变强,且蚀变宽度随矿体厚度及矿石质量增大;主矿体旁侧局部平行矿脉发育地段,蚀变带宽度增加且蚀

6、变增强,但蚀变强度并不均匀,蚀变的相对强弱变化依矿脉产出的不同间隔相间排列。三、蚀变分带根据蚀变矿物组合与蚀变强度,蚀变带广义划分为褪色蚀变带和青盘岩化蚀变带。褪色蚀变带可大致划分出内、外带,由蚀变带中心向外,依次分别为:1、硅化带褪色蚀变带的中心部位由含黄铁矿、铅锌矿的硫化物脉与石英、碳酸盐细脉的复合脉体构成,是蚀变带的内带。占据矿化蚀变带的中心位置,是热液流体循环系统的中心,硅化带内蚀变与矿化最强,遭受蚀变的岩石绝大多数是构造带屮的塔木兰沟组(J3tm)屮基性火山岩,一少部分是燕山早期的石英斑岩。硅化

7、带中由高强度的黄铁矿化(或褐铁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等强矿化,与以强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及碳酸盐化为主的蚀变矿物组合构成铅锌矿体。2、绢云母-泥化带是褪色蚀变带的外带,发育在硅化带两侧围岩屮,与硅化带呈渐变过渡关系,没有明显界限,宽度依内带规模可大可小,方铅矿化、闪锌矿化、硅化等强度明显降低,渐变为黄铁矿化或褐铁矿化及微弱的方铅矿化、闪锌矿化与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硅化、绿泥石化、钠长石化、明矶石化为主的蚀变矿物组合带,带中铅锌矿化较弱,可偶见铅锌矿化体。3、青盘岩化带发育在褪色蚀变带两侧

8、塔木兰沟组(J3tm)中基性火山岩地层中,基本无明显铅锌矿化,常能见到微弱的褐铁矿化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硅化等的弱蚀变组合。四、结论及建议围岩蚀变的种类、强度、规模以及控矿因素中,硅化带与成矿关系密切,其次是绢云母到青盘岩化带。矿床成因为与屮生代陆相火山成矿作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这样的用岩蚀变组合及矿床成因类型是寻找同类型铅锌矿找矿标志的一个方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