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氮平合并小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

米氮平合并小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

ID:46796143

大小:6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米氮平合并小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_第1页
米氮平合并小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_第2页
米氮平合并小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_第3页
米氮平合并小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米氮平合并小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米氮平合并小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米氮平合并小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方法3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用米氮平30-60mg/d治疗,利培酮1-2mg/d治疗共6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及副反应量表仃ESS)于治疗前及治疗3、6周末各评定一次。结果米氮平合并小量利培酮治疗3周、6周后HAMD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不良反应少。结论米氮平合并小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较好、安全、依从性较高,适宜临床应用。[关键词]米氮平;利培酮;难治性抑郁[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

2、-0515(2011)-08-001-02难治性抑郁障碍是指在患者依从性良好的情况下,分别给予两种不同类型的抗抑郁药物,足量、足疗程治疗后,仍然不能够取得明显疗效。我们用米氮平合并小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对其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及难治性抑郁障碍的定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分,且具有下列

3、=

4、2项及以上症状者,睡眠紊乱、食欲减退、性功能减退、精力下降、非特异躯体症状(包括头疼或全身疼痛、周身不适、胃肠道功能紊乱、心慌气短等)排除器质性疾病者。共入组30例,其中男性12例

5、,女性18例,年龄30-54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病程10个月・20年。已婚28例、离婚1例、丧偶1例、有精神疾病家族史2例。1.2方法入组后清洗期2周,服用用米氮平30-60mg/d治疗,利培酮1-2mg/d治疗共6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副反应量表与治疗前及治疗3、6周末各评定一次。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系列、血生化系列、心电图在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75%为有效。统计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2结果30例患者在治疗第3周及第6周末的有效率分别为52%、86%。治疗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23.85±6.42,

6、在治疗3、6周末分别为14.26±5.62和7.88±5.42,均较治疗前评分显著降低(t=3.946,t=5.314,p均v0.01)o不良反应有口干7例、便秘9例、震颤4例、心动过速3例,对症处理后可纠正。血常规、尿常规、肝功系列、血生化系列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心电图检查呈一过性心动过速。3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米氮平合并小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疗效较好服用米氮平30-60mg/d利培酮1-2mg/d治疗,于第三周后症状即明显好转,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抑郁症状明显减轻,躯体症状明显改善。个别患者用药后出现口干、便秘、震颤、一过性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分

7、别给予安坦、心得安、及芦荟胶囊等药对症处理可纠正。血常规、尿常规、肝功系列、血生化系列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患者依从性较好。提示米氮平合并小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较好、安全、依从性较高,适宜临床应用。孙学礼在《前沿》杂志,2005,2:4关于滩治性抑郁障碍的相关问题”报导,应用抗抑郁药物合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难治性抑郁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支持本次观察结果。国外也有报道抗抑郁药物合并小量利培酮对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可能有较好的疗效。也有专家建议,SSRI类药物作为治疗强迫症的主导药物,必要时可加用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以提高疗效。不少研究报道情感障碍

8、患者存在生物胺或生物胺神经通路功能乃至结构的异常,而去甲肾上腺素(NE)和五轻色胺(5-HT)被认为与情感障碍的发生关系最密切o5-HT正常功能对维持人类正常精神活动有重要作用。药理学研究显示,重症抑郁障碍、强迫性神经症、焦虑、惊恐障碍和进食障碍都与中枢某些通路5-HT功能不足有关。米氮平是突触前a2受体激动剂,NE/5-HT能受体阻滞剂,可增加NE和5-HT递质。利培酮是5-HT2受体和DA受体平衡拮抗剂,有研究发现小量利培酮对5-HT2A受体的拮抗作用比对多巴胺2(D2)受体强100倍。而5-HT2A受体是一个激动受体,他的作用与突触后的5HT1

9、A受体相反,这样拮抗了5-HT2A受体可能促进了血清素对5HT1A受体的作用。这一作用机理是否与米氮平合并小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较好有关。由于本次观察样本例数少,临床疗效仍需在工作中进一步观察。参考文献[1]孙学礼•难治性抑郁障碍的相关问题[J].前沿,2005,2:4.[2]陈彦方主编.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确诊治疗与护理[J].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92.[3]沈渔饨主编•精神病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