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个人信息侵权问题探析

网络个人信息侵权问题探析

ID:46800181

大小:6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网络个人信息侵权问题探析_第1页
网络个人信息侵权问题探析_第2页
网络个人信息侵权问题探析_第3页
网络个人信息侵权问题探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网络个人信息侵权问题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个人信息侵权问题探析个人信息,即能够识别某一自然人的相关资料。它包含了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时间、身份证统一编号、指纹、婚姻、家庭、教育、职业、健康、财务状况、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内容。C时代,我们的生活、工作空间由现实世界延仲到虚拟世界,个人信息也逐渐转移至以网络为首的新媒体Z上。2009年12J],—篇题为《今天你被骚扰了吗》的帖了被广为转载,一女生控诉了自己及好友在使用某风靡全国的SNS网站时遭遇的骚扰。随着网络传播交互性、快捷性和广泛性的不断增强,网络个人信息侵权现彖也在不断加剧。个人信息侵权种类按照侵权形式及忖的划分,比较常见

2、的网络个人信息侵权行为可概括为以下三类:1.访问路径跟踪这种情况表现为网站在未经过访问者同意的前提下通过对访问者ID访问路径的监控,跟踪了解人们在虚拟空间里的行为及消费习惯等。商家经常通过“网络小甜饼”(Cookies)及其他一些追踪软件來追踪消费者的网上行为,了解其个人兴趣及偏好,从而展开有针对性的广告和营销业务。Cookies如同现实世界小的旅行者在进入不同国家的疆域时,其所持护照被盖上的海关入境戳印。①2.用户信息买卖这种情况表现为未经当事人允许,对当事人的个人信息明码标价并换取收益。针对个人用户的信息买卖:以搜索引擎为平台,

3、人规模公布个人信息,任何网民要搜索他人信息,均可登陆相应平台,键入姓名,交纳一定的费用便可获得想要的信息;针对各类组织机构的信息买卖:以网络论坛为媒介发布个人信息买卖广告,以吸引需要该信息的组织机构前来购买。3.恶意骚扰及犯罪这种情况一般不涉及商业冃的,而大虽地体现在当下流行的SNS交友网站及具冇交友、寻人职能的网站当中,例如人人网、开心网等。本应受到保护的个人注册信息,在当事人无法预知、且并不欢迎的网络用户范围内进行传播。文章开篇提及的“人人网”骚扰事件便是例证。更有其者,利用获取的个人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危害他人住活及社会稳定

4、。个人信息侵权的动机及影响目前,网络个人信息侵权行为集中于两个层面:一,网络经济层而:如网络商家对访问者访问路径的跟踪,以及利用网络进行个人信息交易等;二,网络道德层而:如SNS网站上的个人信息外泄带来的骚扰行为。1.网络经济层而在网络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经济动机已经成了个人信息侵权的一大助推器。在信息社会中,姓名、年龄、学历、职业、收入、身份证号码等成了冇价值的商业信息。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等二度开发,更能使商家准确把握消费者的行为习惯、消费偏好,从而促进自身产品冇的放矢地销售。这种行为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网络经济

5、的繁荣发展,另一方而也加剧了对经济秩序的破坏和违法、投机行为的肆虐。2.网络道德层面大众的窥私心理是个人信息侵权行为的另一重耍动机。而网络个人信息的易获性、零代价恰恰刺激了这种窥私心理,并进一步诱发了各类非道德行为。由于这一行为带有更为鲜明的人际传播色彩,加上网络的点对点服务功能,使得网络人际传播壁垒进一步减少,更容易导致各类网络道德危机。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利用非止当渠道得來的网友个人信息进行网络骚扰,甚至犯罪。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困境个人信息所体现的利益是人格尊严、人性自由、人身完報等基木利益,属于一般人格权范畴。这些利益不仅是民法

6、对于自然人进行保护的首要利益,同吋也体现了民主法治国家对人的基木尊重。②山此,即便是在网络上,人们依然应当享有独立、完整的人格。而事实上,我国内地网络个人信息却在法律保护方面遭遇尴尬困境。1•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在欧美发达国家,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由来已久且趋于完善。2005年,美国再次通过了包括《信息保护和安全法》、《防止身份盗用法》、《网上隐私保护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作了全面而系统的保护,其屮,《儿童网上隐私保护法》、《网上隐私保护法》、《反网络欺诈法》更直接针对网络个人隐私保护做出了细致的规定。此外,我国香港地区也

7、设有《个人资料(私隐)条例》,其屮规定:对个人资料的搜集须以“合法及公平”的方式进行。③早在2005年,我国第一部《个人信息保护法》就己经启动立法程序,却至今仍未出台。这使得个人信息侵权行为,尤其是网络个人信息侵权行为在法律层而处在极其尴尬的境地。现有法律没有将隐私权作为公民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加以保护,貝是简单地规定了与公民隐私权有关的权利(如肖像权等)。更没有一条法律法规能够与木文所探讨的网络个人信息侵权行为相对应,人多在打“擦边球”。2009年2月28丨

8、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屮增补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罪”,彰显我国人权保障的进

9、步,更“倒逼”着《个人信息保护法》尽快出台。2009年12月26II,备受关注的《侵权责任法》经十一届全国人人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市议通过,于2010年7月1日起实施。此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用八、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