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及上海南社纪念馆介绍

南社及上海南社纪念馆介绍

ID:46800187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南社及上海南社纪念馆介绍_第1页
南社及上海南社纪念馆介绍_第2页
南社及上海南社纪念馆介绍_第3页
资源描述:

《南社及上海南社纪念馆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社及上海南社纪念馆介绍(一)南社介绍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爱国知识分子最集中、成员社会职业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以推翻专制政体、建立共和民主国家、并力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取西方进步文化、促进社会革新为主要宗旨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是由中国同盟会活跃人物陈去病、高天梅、柳亚子等于1907年开始筹划发起,南社与中国同盟会一直被称为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双犄角,前者主内,后者主外。南社名称的由来:“南”是反对北方清王朝的暗喻,也是“操南音不忘本”的涵义所在。南社创办前的首议之地于1907年在金山张堰镇高天梅家“万梅花庐”内。南社第一次雅集(又称成立会议)于1909年11月1

2、3日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举行。南社共两位主任,前为吴江黎里柳亚子,后为金山张堰姚石子(即姚光)。南社的主要活动时期是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社员遍布长江三角洲地区,也远及华中、华南、西南、华北及东北诸省,有个别人来自海外。南社有苏、浙、闽、粤、湘、辽六个支社以及新南社、南社纪念会,其总人数共达1650余人。南社与上述各地形成声气相通、人才汇聚的社会先进人文网络,其根据地及活动中心是在上海租界,以及附近地区金山张堰与苏州吴江等地。“以文字鼓吹革命”,是南社开宗明义的第一项任务。高天梅的《醒狮》,同盟会的《民报》,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日报》

3、等,都是以抨击专制,呼吁民主,启迪民智为宗旨的,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柳亚子当年曾不无豪迈地说:试看今日之报界,都是南社人的天下。“一纸新闻十万兵”,南社社员以他们手中的笔作为“毛瑟枪”、“横磨剑”登上了中国舆论的舞台,并逐渐成为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宣传的主力军,创办革命报刊,掀起革命浪潮,一些人成为职业报人、报界巨人,并为之献出了宝贵生命,也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上海南社纪念馆简介“上海南社纪念馆”经上海市政府文物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1月正式批准成立,设于金山区张堰镇新华路139号姚光故居内。姚光系南社后期主要负责人,该故居是当时南社人士

4、通讯联络、会晤交流等重要场所,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纪念馆是当前国内唯一的一座全面陈列南社历史人物事迹并将不断丰富内容的平台。它综合反映了自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参与社会革命及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史实。它将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人文史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开展先进文化交流的基地。上海南社纪念馆宗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存、发扬、研究和探索;向共众进行历史、爱国主义与时俱进的教育;与海内外有关团体、机构及专家学者保持长期的咨询、合作和交流。上海南社纪念馆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自2007年5月31日正式开馆以来,接待了无数的四方来客,有民革、民盟、民建

5、、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人士,更有海峡两岸,港澳侨胞,台湾同胞前来参观瞻仰。他们在纪念馆内不仅看到了历史在这里被公正地再现,也看到了他们所敬重的先辈们在这儿光大,更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赤诚之心,前来参观的原台湾海军司令徐忠国将军在留言簿上写下“百年南社,再兴中华”;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题词“时代先觉”赠予南社纪念馆;台湾民进党原主席许信良参观回台后,寄来了他请台湾名艺术家江明贤先生书写的他自己撰文的行幅:“金山从来文气盛,一代风云会斯土,莫道秀才反不成,南社遗烈耀千古。”正是因为有了与辛亥革命的渊源,才造就了南社人不朽的

6、革命情节,也成就了如今南社纪念馆缅怀先烈、传承遗志的爱国教育基地品牌。近年来,上海南社纪念馆先后被列为金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山区统一战线教育基地和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实践教学基地。上海南社纪念馆共有四进展厅,基本陈列分八大章节,分别为:一、忧国忧民——南社的酝酿与成立;二、青史垂功——南社与辛亥革命;三、国魂所寄——南社的文学成就;四、传承国粹——南社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五、引纳新知——南社与中国近代文化转型;六、再赋新章——一九二三年以后的南社;七、星光璀璨——不同视角下的南社;八、心怀天下——协商建国与祖国统一事业。可谓内容丰富,史实真实

7、,史料齐全,概述清晰。(三)姚光故居姚光故居位于南社纪念馆内。2004年由金山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姚光(1891-1945),字凤石,号石子,张堰镇人,世代书香,为金山望族,南社第二任主任(即社长)。1918年,柳亚子辞南社主任后由姚光继任。故居系当时南社人士通讯联络及会晤交流的场所,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以前,座东朝西,有前后4幢砖木结构二层楼,每幢上下10间,加上东侧楼厢房4间及平房14间,计58间,建筑面积共1784平方米,占地面积1688平方米。1937年,日军侵占张堰镇,姚光离故居蛰居上海,编著《金山艺文志》。200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