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不是计划内的探究,胜似计划内的探究

让不是计划内的探究,胜似计划内的探究

ID:46813534

大小:7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8

让不是计划内的探究,胜似计划内的探究_第1页
让不是计划内的探究,胜似计划内的探究_第2页
让不是计划内的探究,胜似计划内的探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让不是计划内的探究,胜似计划内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让不是“计划内”的探究,胜似“计划内”的探究一、主题与背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问题''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之一,问题是思维运演的动力和催化剂,教学屮若不能提出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就不会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不会有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探究性学习也就无从展开。足见问题情境的重要了。二、情境描述化学实验课上,实验室屮如往H—样很安静,学生正在认真的做镁、铝与酸反应的实验。突然,第三排的一位学生举着手,大声的说:“老师,

2、我有重大发现教室内,其它同学被他响亮的声音吸引过去,全部注视着他。我看那学生兴奋的神情,觉得很可爱,示意他继续说下去。他接着说:“我们发现在加铝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发现产生的气泡很少,等了好儿分钟还是一样。然后,我们决定在另一支试管中用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来试试,那知道一开始就有少量气泡,并且气泡越来越多,后来甚至很剧烈。反应物好象要冲出试管的样子。”听了该同学的描述,我认为这可是一个引领其它学生一起探究的好机会。所以有以下一个探究场面。师:哦?有这样的事情?生:老师,是真的。(他的同桌同学,站起来说。)师:那就怪了。其他同学能不能一起来帮我冋答、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奇怪

3、的情况?(学生跃跃欲试的样子。)师:不过,同学们可以先请想想:出现上述现彖,有哪些可能的原因?能对此作出哪些假设?”学生思考、讨论后。然后发表口己的假设,汇集起来有两种假设:⑴两种酸溶液屮c(fT)不同(2)铝片大小不一样师:请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学生投入实验的方案设计中,10分钟后。教学里沸腾了。(此时,学生的探究激情高昂。)师:怎么了?生:用儿乎相同的铝片和c(H+)相同的硫酸、盐酸反应,结果还是:加硫酸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加盐酸的试管中一开始就有少量气泡,并且气泡越来越多,后来甚至很剧烈,反应物好象要冲岀试管的样子。W:哦?那么能否在此基础上继续别的假设?学

4、生思考、讨论开始,3分钟后。教室归于平静。师:有什么新的假设?生:一种可能是盐酸中的CT对反应的速度有加速作用;另一种可能是SO42'对反应有阻碍作用。师:嗯,有道理。那么能再请设计实验方案來验证你们的假设吧。(学生的实验方案中,经讨论、整理后见表1所示。)表1组别试剂浓度(体积各5mL)添加试剂反应现象(1)1.5mol-L'1H2SO4不加试剂(对比)(2)1.5moll?H2SO4加入0.6gNaCl固体(约0.01mol)(3)1.5molL_,H2SO4加入1.4gNaSO4固体(约0.01mol)(4)3mol-L'1HC1不加试剂(对比)(5)3mol-L-1HC1力

5、口入1.4gNa2SO4固体(约0.01mol)到此时,我觉得刚才想借此引领学生进行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的愿與达到,所以也就没有耍求学生继续用实验來验证。而是把它做为一个课外的任务,他们课后可以在实验室里根据最佳方案进行验证。第二天,有学生过來告诉我,实验结果证明,是C「对反应的速度有加速作用。三、问题讨论从完成教学的三维目标这一角度來看,木案例所涉及的探究内容与知识目标无关,而11因为有了这一不是“计划内叩勺探究活动,“浪费"了不少应该用來完全教学任务的时间,可能会让教师准备好的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完成不了,在一般人的眼里,或许这会被称为一节失败的课。但我认为如果从站在提高学生的能

6、力上这个角度上來看,是一节优质课。因为,一般传统的实验教学有两大特点。一、实验教学形式以演示为主,约占实验总数的80%以上,二、学生做的实验,一般都是按照课木上或实验册上设计好的步骤和用量來傀儡式的实验做着。虽然这种模式简明、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结论的认可、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但其弊端却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一是学生按照已定的步骤、要求进行实验,而教师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又是与实验过程无关的,其结果只能是机械记忆、机械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兴趣,造成了学生因已掌握新知识而在实验中缺乏新奇感的负效应,这样的实验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其二是学生在实验中被动大于主

7、动,实验材料、实验步骤是事先设计好的,时间是已定的,这一切都是要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学生做实验没冇时间和机会去思考、询问和尝试,长此以往,学生将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探究意识、探索精神等科学品质的培养。分析这一案例,发现学生能够群性激昂的参与到实验探究中去,是因为它的问题來门于他们的实验Z中,来口于他们的同学中的所谓“重大'发现。这样的问题情境,能极大的刺激他们探究的欲望和神经,起到引题激趣的作用。另外,在学生提出假设还要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操作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