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临床体会

髌骨骨折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临床体会

ID:46830462

大小:6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8

髌骨骨折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临床体会_第1页
髌骨骨折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临床体会_第2页
髌骨骨折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临床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髌骨骨折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临床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離骨骨折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临床体会【摘要】離骨骨折是临床上较普遍、较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其治疗效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本文以贵阳市花溪医院2003年以来的80例離骨骨折资料为基础,探索其治疗方法,以期促进交流与学习。【关键词】筋骨;骨折;克氏针钢丝;双结;张力带固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80例,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5岁;左侧48例,右侧32例,单侧離骨骨折75例,双侧髓骨骨折5例,其中跌伤30例,车外伤50例,均为新鲜骨折,受伤后24h内急诊手术66例,择期手术5例,保守治疗9例。1.2骨折分类情况根据医院病史资料,将本组病例

2、按骨折情况分为:单纯離骨横行骨折;離骨底骨折、離体粉碎性骨折;離尖及全離骨粉碎性骨折三类。对以上类型分别采用I:石膏夹板固定保守,II:记忆合金聚離器固定,III:克氏针钢丝"8”字张力带内固定(简称张力带法),其中I类9例,II类15例,III类56例。1.3治疗方法本组病例I类属骨折无移位或有轻微移位但離股关节面尚平整的骨折,轻微移位的骨折可与局麻下伸膝位手法复位后石膏夹板固定4-6周,11、III类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阻滞(或腰麻)麻醉,对II、III类均作離前纵弧形切口,切开暴露骨折端,清除关节腔内积血及完全游离的小骨片,直视下骨折端解剖复位,巾钳临时固定,对粉碎性骨折1SI■■

3、■利用稍大的骨块复位(暴露離骨时尽量不作離周剥离,利于骨折的复位稳定),扪及離面平整后。II类固定即上好记忆合金聚離器即可。III类固定方法:用两枚2血克氏针由下向上穿过骨折端由離骨上极引出。克氏针的深度为居離骨的中部为宜,穿入的位置要将離骨分为内侧、中部、外侧三部分,两针应尽量平行(若離骨下极骨折块较小,可将克氏钢针自離韧带下方平行穿入)。然后用18号的钢丝沿克氏针的深面紧贴離骨缘穿出,然后,将钢丝绕过已经复位的離骨前面形成“8”字收紧(最好用“双结”固定,利于钢丝收紧而不至于钢丝断裂可能),将克氏针的上端向前折弯成锐角,并剪短,旋转180度嵌入髓骨的上缘(最好缝合股四头肌一针,以

4、免术后克氏针易退出),離骨的下端多余的克氏针部分剪除。术中为便于扪及離面可在支持带作一小的纵切口。C臂机透视離骨侧位证实離骨关节面平整。若为粉碎性的骨折,则需沿離周加一道环形钢丝(仍用硬膜外穿刺针导引钢丝经过克氏针的后面,紧贴離周,)仍然“双结”收紧钢丝固定。可用丝线或可吸收肠线缝合離前及边缘尚还没固定的小骨块,伸曲膝关节,往往骨折端很稳定,术后无需石膏固定(本组病例骨折均系離骨中下极粉碎性骨折,采用此法固定,无一例术后采用石膏固定,均很稳定。)。术前不上止血带,术中电凝止血,术后不用引流,伤口逐层缝合,但是注意皮肤皮下组织不能和髓前组织缝合一起,避免术后離骨无法活动而影响膝关节功能

5、。伤口加压包扎,术后常规使用抗菌素抗感染,术后三天开始练习股四头肌收缩训练,术后5天可扶拐下床活动,同时作膝关节CPM功能锻炼。2结果本组80例住院时间11〜28d;平均17d,骨折愈合时间8〜14周,未发生骨不连;随访时间0.5〜2年。疗效评定:根据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范围,骨折复位情况,参照胥氏膝关节综合评分标准分为优、良、中、差。①I类固定骨折9例,优6例,良2例,中0例,差1例;②II类固定骨折15例,其中优8例,良3例,中2例,差2例,;③III类固定骨折56例,其中优53例,良1例,中1例,差1例3讨论3.1保守治疗予以手法复位长腿石膏夹板伸直位固定,主要针对骨折无移位

6、及轻微移位,但離股关节面尚平整,以及确有轻微移位離面欠平整患者不同意手术,采用保守治疗,固定4-6周,折除石膏。3.2采用记忆合金聚離器固定法既可以使骨块向中心聚集复位,又能抵抗髓骨前方的分离力,术后适时合理的膝关节运动,使離股关节面完全接触并处于压力之下,有利于矫正骨折残余移位,恢复关节面的平衡,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通过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可靠的力学效果,本组15例,大都优良,但作者发现聚頤器固定后,对于粉碎严重的骨折术后不宜早期功能锻炼,发生骨折不同程度再移位的不少。且费用相对较高,有时术后尚需石膏固定4周,而影响关节功能。参考文献[1]陆裕朴.实用骨科学[M].北京:

7、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679-68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