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运行管理资料

水库运行管理资料

ID:46858451

大小:7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8

水库运行管理资料_第1页
水库运行管理资料_第2页
水库运行管理资料_第3页
水库运行管理资料_第4页
水库运行管理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库运行管理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区水库位于镇村,距城区东北30公里,地理座标为:北纬,东经。该水库系拦截长江北岸玛瑙河支流墩子河而建成。水库于年8月开工,1967年1月完工。属东风渠灌区第四片的反调节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库。水库承雨面积5.0km2,总库容291万m兴利库容243万m死库容12万启。水库正常水位187.4m,正常洪水位188.6m,校核洪水位188.9m.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3万亩;有效控制面积0.47万亩,实灌面积().37万亩。库内养殖水面213亩,多种经济15()亩,年均产鱼量1()万公斤,年供水能力235万i£

2、,保护下游人口15000人,经济效益显著。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防洪标准》(SL252-2000).《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水库属小(1)型水库,工程等别为IV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本次复核设计洪水为30年一遇(P=3.33%),校核洪水为300年一遇(P=0.33%)o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建筑物组成。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189.70m,坝顶长195m,最大坝高22.4m,坝顶宽约4m。在背水坡18().6m至181.0m(由左向右)高程处设一条宽约2.3m的马道,马道内侧设排水沟,其上段坝坡

3、坡比为1:2.40,其下段坝坡坡比1:2.56。在坝趾处设有反滤坝,长约55m,高约5.0m,目前已被坍塌的土体覆盖,很难看到反滤坝的原貌。溢洪道:为宽顶堰型,控制段宽30m,长为20m,两侧翼墙高约1.2m;泄槽为喇叭口形,堰顶高程为187.45m,进口宽约24m,出口宽约12m,泄槽底板为斜面型,坡比为1:2.65;消能池呈梯形,宽12m,左边墙长14.5m,右边墙长10m,池底高程177.5m,溢流坎高程178.2m。输水建筑物:水库设有高、低输水管2座。高输水涵洞净断面尺寸带格式的:字体:(默认)TimesNewRoman,(中文)

4、仿宋.GB2312,四号为().5mx().5m,设计流量为0.5n?/s。进口高程为178.81m,出口高程为177m,全长约65m。有一简易启闭机房,闸门为铸铁圆盘闸门,启闭机为▲手摇斜拉钢索式启闭机,目前启闭装置已损坏;低输水涵洞为圆拱直墙型断面,净断面尺寸为1.2mxl.8m(宽x高),设计流量为1.5m3/s.进口高程为172.83m,出口高程为172.40m,全长77m。有启闭机房,闸门为方形铸铁闸门,采用手摇螺杆式启闭机,由于年久失修,不能正常启闭。2水库大坝设计及施工情况2.1设计工作水库由原宜昌县水利水电局设计,1966年

5、8月动工兴建,1967年1月竣工建成,受当时各方面条件限制,大坝兴建时未作地质勘察工作,仅进行了库区地形图测绘,就仓促上马,其设计工作不能满足现行设计规范的要求。2.2施工情况⑴大坝施工过程大坝施工前对筑坝用粘土料曾作过初步调查,对土料的储量作过估算,但没有对土料进行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只是凭经验目测粘土符合筑坝要求,含水量从碾压来看也比较合适。所查设计书中也没有规定干容重应达到的指标,只规定了碾压遍数,经“插钎灌水”的方法作为合格的判定标准,如不合格,则重新碾压几遍,此项工作当时专人管理。但由于受当时的客观条件限制,整个大坝土料全部靠农民投

6、工,肩挑背驮,手推人力车运土上坝,也没有专门的仪器设备检测土料的物理特性,土料过干、过湿同时上坝;坝体碾压设备主要采用拖拉机,辅以石夯夯实,由于设备简陋,碾压质量得不到保证,为大坝安全运行留下了隐患。工程竣工后,没有安置测压管,也没有埋设大坝沉降、水平位移观测设施,也就没有大坝渗漏、变形观测资料。施工导流。由于水库承雨面积较小,河水流量小,仅在坝前做土围堰,用胶管将河水从坝右侧引至下游河道;输水涵管完成后,则利用其导流。清基。采用人工将坝脚线以内的树木、树根、乱石、腐植土全部清除,作为坝基,清基深度1.0至1.5m,坝基及坝山结合处未抽槽。

7、涵管四周回填。涵管浇筑完成后,其四周的回填土质量较好,并派专人用木榔头夯实。坝体回填。坝体填土在坝内和坝左右两头的山坡上取土,土料运输全部用胶轮板车和独轮车运土上坝,全部为人工挖土。主要采用人工,辅以石夯夯实。⑵溢洪道施工溢洪道与大坝同时施工,位于左岸,与大坝之间相隔一个低矮山丘,为宽顶堰型,泄槽为喇叭口形,泄槽底板为斜面型,消能池呈梯形。整个溢洪道均为浆砌块石结构,溢洪道基础部分为山体开挖形成,部分为回填形成。溢洪道底板和侧墙采用人工配料、人工拌制、人工砌筑的方法施工。⑶输水建筑物施工两输水涵洞均是采用先明挖,后埋置混凝土输水管的方式施工

8、。其中高输水管的开挖基本上全是左岸的残坡积层中进行的,残坡积层一般厚2m左右,其可压缩层厚有限,且涵洞尺寸较小,一般不会产生大的差异沉降问题;而低输水管是在右岸顺地形,紧贴基岩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