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资质认定培训准则

实验室资质认定培训准则

ID:46874014

大小:271.50 KB

页数:83页

时间:2019-11-28

实验室资质认定培训准则_第1页
实验室资质认定培训准则_第2页
实验室资质认定培训准则_第3页
实验室资质认定培训准则_第4页
实验室资质认定培训准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室资质认定培训准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室资质认定内审员 培训讲义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陶运来二00七年四月1目录1概述2资质认定的程序3实验室相关知识4资质认定准则讲述5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迎接评审6内审技巧7管理评审2质量管理的三大原理1、人本原理2、过程监控原理3、体系管理原理3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的互利关系42评审准则54.1组织(1)实验室应依法设立或注册,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证客观、公正和独立地从事检测或校准活动。

2、本要素是评审的最重要要素,是保证实验室客观性、公正性的基础。依法设立:政府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准成立的实验室,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成立的实验室(营业范围符合要求),有权设置实验室的组织在管辖范围内依据法律法规设立的非独立法人实验室。法律地位决定了有能力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责任。无借用、冒用执照行为,申请书名称与执照名称相符,在注册区内营业。评审证明文件◊依法取得资格◊资格能否保证其承担法律责任和民事责任◊资格能否保证其客观、公正和独立性实验室应当制定措施,保证其客观、公正、独立地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中华

3、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1条和57条规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结果,违者承担赔偿责任、撤销检验和认证资格、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64.1组织(2)法律责任:责任主体;责任能力;责任明示:承担的责任并传达到所有员工,理解负有的法律责任。保证客观、公正和独立性评审要点:①生产、经营该产品的企业(难以接受)②组织使用某种产品而生产另外产品的企业(文件规定)③事业型技术机构(可以接受)④企业型技术机构(可以接受,注意客观、公正性)74.1.1实验室一般为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的实验室需经法人授权,能独立

4、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有独立帐目和独立核算。准则原则上要求实验室是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机构。非独立法人实验室,其母体应是独立法人,实验室的负责人应是法人单位的行政领导,并有法人代表的授权文件,对于特殊行业,实验室负责人与单位法人代表之间层次很多,应有实验室的直接上一级具有人事管理权限的管理层出具任命文件。对于实验室授予独立经营权;对于个人委托管理权,授权文件应明确姓名、事项、权限、期限等。但法律责任不能授权,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非独立法人实验室应有独立的体制,有

5、独立行文能力、独立开展业务活动、独立的帐目、独立核算。对于存在利益冲突的组织的授权实验室,应当明确其相关主体和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和界限,不得影响检测/校准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84.1.2实验室应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应具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所需要的并且能够独立调配使用的固定、临时和可移动检测和/或校准设备设施。《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管理办法》规定了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实验室应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办公、检测),以及设备、设施,并且对设备、设施具有独立调配使用、管理权力,所谓独立调配就是有完全的控制使用权力

6、,如场所设备的所有权、使用权证明。设备设施可以是固定的、临时的和可移动的,固定的设施是在固定场所有检测单元,可移动的是可移动的检测单元,如流动检测车、检测线等(公安测速、环保监测),临时的是为满足特定检验要求,在非固定场所进行的检测,如工程的现场检测,临时检测要注意环境条件和设备因素的控制。对于一个实验室的多场所认证,多场所应当处于一个管理体系之下,并得到有效的控制。质量监督部门不允许异地设立分支机构。94.1.3实验室管理体系应覆盖其所有场所进行的工作。实验室的所有部门、过程和范围应当处于管理体系有效的控制

7、之下,实验室不能有不受控制的环节、部门、过程和要素。对于多场所认证尤其要注意。评审时应先对被评审机构的组织体系、管理体系熟悉,制定相应的全范围的审核计划,防止出现评审真空区域。现场确定文件是否覆盖完全,体系实施是否覆盖完全。104.1.4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保证实验室有效地运行必须满足人员能力和数量二方面的要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技术知识应当与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要求相适应,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应当与检测领域相适应,管理人员应当是最好的技术

8、人员,否则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相适应是人员的综合素质(如学习的专业、工作经历、技术能力、培训经历)、道德素养、职业操守、法律知识应满足检验工作的客观、公正性要求。数量上至少满足每个产品的二个及以上的专业检测人员(A、B岗),工作量不能超过人的正常负荷。人员是否稳定,临时聘用人员是否在关键的技术和管理岗位。114.1.5实验室及其人员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