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殷墟景区导游词

安阳殷墟景区导游词

ID:46893141

大小:19.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9

安阳殷墟景区导游词_第1页
安阳殷墟景区导游词_第2页
安阳殷墟景区导游词_第3页
安阳殷墟景区导游词_第4页
资源描述:

《安阳殷墟景区导游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安阳殷墟沿途讲解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郑州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美丽而又历史悠久的的河南,我是你们的地接导游,大家可以叫我翟导或者小翟,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是咱们的司机王师傅,本次旅程就有我们王师傅保驾护航。感谢缘分让我们相遇,使我荣幸的成为大家的导游员,我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大家提供一个舒适愉快的旅程,希望大家把放心交给我们,我们一定会努力把开心还给您。今天天气寒冷,空气干燥,气温是5-8摄氏度,请大家注意御寒,多喝水,保证健康的体魄踏上我们愉快的行程。在此,预祝大家游地尽兴玩的开心!我们现在所走的是连接北京、广州、珠海等南部重要城市的京港澳高速,再有三个小时的路程,就要到了今

2、天咱们要参观游览的目的地,安阳殷墟景区,我们在那里的游览时间为3小时,下午五点返回。在这里呢,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郑州。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有“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等荣誉称号刚才我们经过的二七纪念塔是郑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位于二七广场,建于1971年,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中国建筑独特的仿古联体双塔,它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美景与美食相配,说到这,不得不提及郑州的烩面。郑州烩面是河南面食的代表作之一,它大兴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得益于改

3、革开放、流动人口大量增加、餐饮业需求大增,先是老字号“合记”的羊肉烩面独领风骚,然后是萧记三鲜烩面异军突起,并快速发展,二十年间成为郑州市餐饮的城市名片,一碗在手,酣畅淋漓的烩面别具另种风情。车过鹤壁,我们就进入了安阳境内。安阳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周易》的发祥地,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和文物可考的长期稳定的都城。同时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三千里人工长河——红旗渠也在这里。殷墟位于安阳市西北2.5公里小屯村附近的洹水两岸,是一处规模巨大的商代文化遗址,商代后期盘庚迁殷至纣灭亡历经八代十二王。周

4、武王伐纣后,逐渐荒废,因而称为“殷墟”,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一路走来一路聊,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景区的停车场。下车之前再次提醒大家:我们的旅游车是蓝白相间的宇通车,车牌号是豫A12345,我们的导游旗是黄色的,我的手机号是12345654321。好了,朋友们,现在就请您关好门窗,带上您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一起去领略安阳殷墟景区的神奇魅力吧!景区讲解步入殷墟博物苑,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座特别的门,它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专家杨鸿勋教授仿甲骨文“门”字的写法而建造的,是我国最原始的大门之一,门框雕刻饕餮[tāotiè]和蝉等花纹,门额苑名由史学家周谷

5、城先生题写。苑门庄严大方,古色古香,古风古韵,门两侧墙上浮雕殷代龙形玉玦,犹如显示我们是龙的传人。此苑门和后面的仿殷宫殿建筑,已成为古都安阳的标志。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它的真品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毋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如此大的重器,浇铸起来特别困难,据估计制造这样的重器需要明确的分工和协作。它是殷王祖庚,为祭祀母亲,下令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铸造成的。司母戊鼎的铸造技术和艺术水平代表了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起初,

6、鼎只是一种煮肉的炊具,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步演变成权力和等级的象征。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夯土台阶、四面斜坡、双重屋檐的建筑模式使得整个大殿宏伟庄严。大殿里陈列着我们引以为傲的甲骨文,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大殿系统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识。在这片时代以农耕为主业的土地上,人们过着简朴而悠闲的乡村生活,但是,这个叫小屯村的地方注定会出现波澜,一切都源于人们在劳动时挖到的碎片,在北京城的中药铺里,这些碎片被取名为“龙骨”。直道1899年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

7、在从药铺买来的龙骨上发现了神秘的符号,精通古文字的他敏感的意识到这些文字出于自己的祖先之手。小屯村渐渐的热闹起来,曾经脸颊的龙骨变得昂贵起来,直道1928年,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现代考古挖掘,考古学家们在1928至1936年期间,共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挖掘。甲骨文的发现,从此揭开了“一片甲骨惊天下”的序幕,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有文字可考的时代。下面大家请看展柜,这是著名的H127甲骨文堆积坑模型,是1936年在小屯村北的一个窑穴里出土的,是目前殷墟发现甲骨文最多的一次,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