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素异形体教案

同素异形体教案

ID:46898057

大小:6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9

同素异形体教案_第1页
同素异形体教案_第2页
同素异形体教案_第3页
同素异形体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同素异形体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标(苏教版)化学2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同素异形现象(1课时)漳州二中化学组黄凌燕【教学设计思路概述】本课与同分异构现象、不同类型的晶体共同构成一单元,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的关系,为《化学2》中的有机化合物的知识、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及《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打好基础。教材以碳的同素异形体为例,帮助学生认识金刚石与石墨中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作用力和空间排列方式的不同,并简要介绍了氧和磷的同素异形体,丰富了学生对同素异形体的认识,故而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碳的同素异形现象及同素异形体是重点,从学生熟悉的金刚石和石墨入手,从“同”和“异

2、”两个角度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同素异形现象,本堂课中,碳、氧、磷三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就如同语文中的排比句式,但尤为突出碳的同素异形体,从学生熟悉的物质到新鲜的物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从同素异形现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的关系;以金刚石、石墨、富勒烯等碳的同素异形体为例,认识由于微观结构不同而导致的同素异形现象2、过程与方法以生活中熟悉的两种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和石墨性质的“异”“同”为切入点,从“同素”和“异形”两个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认识同素异形体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原子不同连接方式

3、的印象,从中体会到化学学习的趣味性和科学性,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深刻认识到“物质的性质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这一观点。【教学重点】同素异形现象、同素异形体【教学难点】同素异形体的判断、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的辨别【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铅笔芯、钻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比较: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 金刚石石墨颜色状态 无色透明,光彩夺目,正八面体晶体 黑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硬度 天然最硬物质 最软矿物之一熔点 很高 很高导电性 不导电 导电用途 装饰品切割玻璃、大理石钻探机钻头 铅笔芯H.B电极坩埚认识:金刚石和石墨是两种不同的化学物质资料卡(1

4、)1772年化学家拉瓦锡做了金刚石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结果表明,金刚石燃烧所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1797年法国化学家覃拉德做了一个成功实验,他将石墨充分燃烧,结果得到了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科学家经过定量实验表明,在金刚石,石墨的燃烧实验中,燃烧后,二氧化碳中氧的质量等于反应物氧气的质量。从以上事实可看出:金刚石与石墨之间有何联系呢?结论: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思考:为什么这些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如此之大呢?多媒体展示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模型比较:结构决定性质展示固态碳的第三种结构形式:富勒烯的结构图片(

5、C60、纳米碳管)引入本课核心概念:一、同素异形现象同种元素形成多种不同单质的现象。二、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之间互称为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分析概念,重点强调:同种元素、单质、结构不同练习问题解决:1、Na和Na+是同素异形体吗?2、1H和2H是同素异形体吗?它们互为什么关系?链接:同素异形体与同位素的比较 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定义 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单质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研究对象 单质 原子举例 石墨和金刚石 氕、氘、氚引导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物质中哪些属于同素异形体?介绍O、P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氧气和臭氧 化学式颜色(气态)气味沸点℃化学性

6、质氧气O2无色无味-183氧化性臭氧O3淡蓝色鱼腥味-112.4强氧化性介绍氧气与臭氧的性质、结构;生活中的用途以及相互转化红磷和白磷本课小结:同素异形体的特征:a.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b.物理性质不同(空间结构不同)c.同素异形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练习:1、判断下面哪些是同素异形体,哪些是同位素。A红磷、白磷B水、重水C16O、17O、18OD金刚石、石墨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由碳元素单质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C:石墨转变为金刚石不属于化学变化D:C60是新发现的一种化合物【板书设计】同素异形现象

7、一、同素异形体现象二、同素异形体1、定义:2、注意点:同种元素单质结构不同三、同素异形体与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定义 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单质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研究对象 单质 原子举例 石墨和金刚石 氕、氘、氚【教学反思】通过图片和结构模型的展示,学生对自然界的同素异形现象建立起了感性认识,并对同素异形现象产生的原因充满好奇,新知识点的引入水到渠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加深刻的认识物质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密切联系,为下一节课的同分异构做了良好的铺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