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台湾的信龙应台

写给台湾的信龙应台

ID:46954450

大小:344.00 KB

页数:92页

时间:2019-12-01

写给台湾的信龙应台_第1页
写给台湾的信龙应台_第2页
写给台湾的信龙应台_第3页
写给台湾的信龙应台_第4页
写给台湾的信龙应台_第5页
资源描述:

《写给台湾的信龙应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个美国人死了你听过「克林贺夫」这个名字吗?大概没有。但许多欧美人记得这个名字。三年前,他所搭的一艘游轮被中东暴徒劫持;在剑拔弩张的冲突中,这位上了年纪的美国游客被枪杀了,实体丢进了地中海。在幕后为劫船献计的是阿巴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要员。两个月前,当阿拉法特在阿尔及尔对世界宣布阿拉伯人的和平新立场时,美国记者尖锐的逼问阿巴斯:「克林贺夫为什么浮尸海上?」阿巴斯,据说,淡淡一笑,回答:「或许他想游泳吧!」阿巴斯的「冷血」答复使美国人热些沸腾,媒体竞相报道他这句「草菅人命」的话。他只说了那一句话吗?不只,但大多

2、数报纸自然而然就省掉了他紧接着的言论。他反问:「以色列可曾对他们枪杀的巴勒斯坦人表示难过?美国可曾对格那达的无辜牺牲者表示遗憾?我倒真希望我们牺牲者的名字也能和克林贺夫一样的出名。你说不说得出来是个被以色列瓦斯枪打死的巴勒斯坦人名?你说不说得出来是个被以色列士兵杀死的巴勒斯坦孕妇的名字?」记者愣在那里。他们说不出一个名字来,因为那上百的死者——包括少年、孕妇、婴儿——都是无名无姓的老百姓;瞒着,你说,可是克林贺夫也只是一个寻常百姓。不错,那要看是谁家的百姓了;克林贺夫是个美国人,他的死,和几百个巴勒斯坦人的死,不可

3、同日而语。你知道,任命也有不同的价格?或许你一点儿也不惊讶;你毕竟是身历浩劫的中国人。裕仁天皇重病,号称民主国的国民匍匐在地,为皇上圣体祈祷,全国沉醉在帝国时代的「美丽」又「哀愁」的怀旧浸渍之中。我心里开始微微的紧张:害怕在台湾的报纸上看见刺心的文字。会不会有中国人用同情的、崇敬的、怀旧的,甚至于「爱戴」的、痛惜的口吻去描写裕仁之将死?台湾的媒体是否会像日本的媒体一样,派出记者到皇宫前扎营,报道天皇每天吐血的次数、心跳的频率、昏睡的时数?你不能说我杞人忧天。关于神风特工队的日片到台湾上演时,所有的报纸都刊了醒目的广

4、告,用最激励的字眼要中国观众去看看那些「英勇」的日本青年,欣赏他们如何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为国家牺牲犯难;用最动人的字眼要中国观众去体会那些「健儿」与父母、情人决别时的痛苦与庄严……这些电影商设计的巨幅广告,要中国人为「神风特工队」的英勇去深深的感动。你不记得了吗?我记得,所以我心里微微的紧张,害怕见到中国文字,要我准备为日本天皇之死觉得难过、惋惜。在我正紧张的时候,英国的太阳报却大张旗鼓的对裕仁批判起来。这真是异数。-92-大部分的西方媒体在裕仁重病之后,都只是「行礼如仪」的报道天皇吐血的次数、心跳的频率、昏睡的时

5、数。欧洲人对日本的经济「侵略」非常在意,步步为营,。对裕仁所代表的日本政治侵略历史,却没有多大兴趣,那毕竟是别人家的事,「与我无关」。太阳报用了严厉地言辞指控裕仁的战争责任,强调了日军的暴虐残酷,陈述了受害者巨大的痛苦。啊,你惊讶的叫了一声,太阳报是在为咱们中国人说话吗?不是。太阳报所指的受害者,不是以千万计的中国百姓,而是以百万计的英国俘虏。他们,在俘虏营中受到虐待。四十年过去了,西方已经不再时兴谈日本的战争责任。一旦谈起时,人们心中记得的「受害者」竟然是相较之下极其少数的英国百姓。有是记得那千万个没有面貌、没有

6、名字、没有声音的中国百姓吗?有些中国人是记得的。中时报副刊就曾经以「我们要求裕仁对中国人谢罪」为专辑主题。这样的言论,会不会引起日本社会的注意?会不会成为西方媒体的新闻?没有。我不曾在欧洲人和报纸上读到「中国人如何看日本人」的报道。但是,当逛到市长说「天皇应该为战争负责谢罪」时,它却成为重要新闻。而广岛市长认为天皇应该谢罪的对象是谁呢?当然是猛兽原子弹大难的日本人!除了他们,还会有谁呢?你露出很世故的表情,不屑的说,美国人命、以色列人命,比巴勒斯坦人命贵重;英国人、日本人命,不中国人命值钱;SoWhat?在封建时代

7、,路上失控的一辆马车,可能压死一个王孙贵族,也可能撞死一个卖油郎,结果就是不会一样。大街小巷会把那惨死的贵族的姓名挂在嘴边,路可能因而拓宽,马车行驶条规可能因而更改,马车夫可能因而入狱——谁也不会记得那个卖油郎的名字。你说的当然不是全没道理。人的价值往往由权势的大小来评定。四十年前,吉普赛人也是携老扶幼的进了集中营,剥光了衣服毒死在瓦斯房里。然而在滔滔舆论中,有多少声音是为他们而发的?流浪的、不识字的、没有国家的吉普赛人,没有权势,没有声音。可是我相信权势并不是最重要因素。我们觉得这个世界似乎对中国人的苦难相当淡漠

8、,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中国人自己对自己的苦难相当淡漠。大陆的情况我不敢说;在台湾成长,我只记得全国的学童为国庆日、光复节、先总统华诞等等节日游行、演讲、彩排歌舞话剧,用极大的人力、物力铺排繁华升平的气氛。只是从来不见,在七七那样的日子,中国人用一天的时间肃静下来,哀矝过去、审视未来,深沉的面对一个下民族的灵魂,从来不见。怎么我们对历史的创痛那么容易忘记?当我们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