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第二课时教案

《彩虹》第二课时教案

ID:47099379

大小:13.7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1

《彩虹》第二课时教案_第1页
《彩虹》第二课时教案_第2页
《彩虹》第二课时教案_第3页
《彩虹》第二课时教案_第4页
《彩虹》第二课时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彩虹》第二课时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导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和彩虹交上了朋友。请看屏幕: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开火车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并选择一个喜欢的词语造句。2.音乐开始,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播放幻灯片。“浮云开合晚风轻,白鸟飞边落照明。一曲彩虹横界断,南山雷雨北山晴。”瞧,一场小雨过后,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朝着彩虹笑盈盈地走来。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朗读词语并造句,将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借助音乐渲染和老师富有感情的语句,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中,为学习本课奠定了情感基础。二、精读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导言: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课文,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自学第一自然段。3.汇报交流。(1)指生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学习量词:座。①看图出示:一座美丽的桥。指生读。②你还知道“一座什么”?(3)如果在你面前有这样一座美丽的桥,你最想上去干什么?(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导学:多么美丽的桥啊!文中的“我”想做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____”画出描写“我”想怎么做的句子,用“  ”画出“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句子。画完后,自己轻声读一读。画

3、得快的同学可以多读几遍,之后我们一起来交流。2.学生按要求自学第二自然段。3.小组内交流。4.汇报交流。(1)指生读第二自然段并汇报。(2)其他学生补充。(3)教师相机指导:①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话。(注意指导读好长句的断句,读好问句。)②理解“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这句话的意思。(指导学生初步感知反问句。)③如果你是小女孩的爸爸,你高兴吗?为什么?④指导学生用“高兴”说话。⑤多种形式指导朗读。(4)学法回顾。导学: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归

4、纳:先带着问题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按要求勾画。画完后自己轻声读读,然后小组交流。请同学们按着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比一比谁学得认真。(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学生按要求自学。2.小组内交流。3.汇报交流。交流第三自然段。(1)指生读第三自然段并汇报。(2)其他学生补充。(3)教师相机指导:①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话。(注意指导读好长句的断句,读好问句。)②理解“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这句话的意思。(指导学生感知反问句。)③如果你是小女孩的妈妈,你高兴吗?为什么?④

5、多种形式指导朗读。交流第四自然段。①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注意指导读好长句的断句,读好问句。)②学习词语“荡来荡去”。指生读词语并仿说这样的词语。③理解“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这个句子的意思。(指导学生感知反问句。)④如果你是小女孩的哥哥,你高兴吗?为什么?⑤多种形式指导朗读。设计意图: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分别写了小女孩想帮助爸爸、妈妈和哥哥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构段形式相同。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然后用相同方法学习第三

6、、四自然段。以读促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三、仿写练习1.导言: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啊!让我们有滋有味地再来读读这篇小文章吧!2.导学: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能仿照其中一个自然段,说一说如果有这样一座桥在你面前时你想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3.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4.汇报交流。5.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好反问句。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文章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尝试仿写,从而培

7、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启发学生从小女孩身上懂得要学会体贴他人,关心他人,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四、布置作业1.积累。搜集“荡来荡去”这样的词语,做一做这样的动作。2.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通过给家人读课文,内化所学,升华对内容的理解。板书设计彩虹提水壶—下雨—帮爸爸浇田地拿镜子—月亮—照妈妈梳头挂秋千—坐着—荡来荡去成彩云懂事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本堂课我十分重视“读”,以问题为引领,以读为主线,引

8、导学生读出感受,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读好长句,读好反问句,使学生在充分地读中内化语言,培养语感,加深情感体验,同时注重学法指导,抓住契机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从而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