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对ST板块的重点分析【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对ST板块的重点分析【文献综述】

ID:471543

大小:29.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7-08-07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对ST板块的重点分析【文献综述】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对ST板块的重点分析【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会计学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对ST板块的重点分析自从1998年实行上市公司异常状况特殊处理(specialtreatment)以来,ST上市公司便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ST上市公司顾名思义,即财务状况差,经营业绩不好,面临退市危机的公司。为了保住稀有的壳资源,自然会使出浑身解数,避免身陷囹圄。而盈余管理也顺其自然成了不少ST上市公司避免退市,摘掉帽子的不二法门。吕长江、赵宇恒(2006)就通过对ST戴帽,脱帽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出了ST普遍存在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等情况的结论。很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研究了ST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状况,如从资产减值、资产重组、

2、公司治理、关联交易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当多的建设性观点和意见。当然,也不少人更多的是利用应计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为自己理论提供支持。尽管StephenR.Stubben(2010)指出收入模型比应计模型更具有可靠性,但这些利用应计模型的实证研究帮助我们对盈余管理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一、盈余管理动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以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的,在会计准则、制度、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变更、交易的规划等手段调节控制企业的盈余,以使会计报表数据达到期望的效果。盈余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企业

3、向相关利益者传递的最重要信息。现实世界中,衡量公司盈余的指标主要由经营利润,税后利润,税前利润等。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的年度会计盈余又派生出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相关指标,这些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盈余管理的合法性舞弊与盈余管理不同,宁亚平(2005)指出盈余管理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增殖性。这无疑让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借口。会计盈余信息与市场监管和公司价值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决定了盈余管理的愈演愈烈。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无外乎是各种各样的利益驱动。其合法的外衣助长了ST上市公司选择盈余管理避免退市。也就是说ST上市公司是避免账面发生亏损而影响到自身

4、的利益进行盈余管理。2、契约动机刘睿智(2009)得出以下结论:操纵性应计利润对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存在显著影响;高管操纵盈余的动机随着年薪与报告利润相关性的增加而增加。这说明了管理者可能从利己的角度出发,选择盈余管理。同时,资金是上市公司的血液,公司往往拥有大量的债务契约。杨智、贺勇(2006)通过对ST、*ST上市公司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揭示了债务负担过重是制约此类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为ST提高利润,避免退市提供了支持。3、资本市场动机而根据Jensen(2005)提出的价值高估代理理论,即上市公司价值被高估,管理者可能有两种行为出现:一是真实绩效报告低于市场预期的

5、盈余,二是人为夸大公司的报告盈余,以暂时满足市场的预期。追其企业管理当局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无疑也成为了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Hail和Leuz(2006)认为市场压力和机构因素迫使管理层报告反映公司经济状况的会计盈余。AnneBeyer(2009)分析了资本市场价格、管理预测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经理会关注他们在盈余预测的错误程度及并作出利于资本市场价格的盈余管理。微利上市公司与ST上市公司天堂与地狱仅有一线之隔。如果微利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退回去就会被ST,这反而说明了其盈余管理的强烈动机。卜华、张宇扬(2008)选取了2002到2005我国制造

6、业微利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每股收益密度函数后,得出我国制造亏损行业确实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秦志敏、朱东兴(2009)指出许多盈亏边缘上市公司现在正戴帽,或已经脱帽。盈亏边缘上市公司很可能利用各种手段逃过ST,这为ST制度提出了挑战。4、监管动机由于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被证券交易所依法实施ST的公司。根据有关法规,当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后,公司不仅会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股票投资价值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同时公司还将面临被暂停上市以至终止上市的风险因此,对公司本身及其管理层而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有强烈的摆脱特别处理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当企业经营业绩很难在短期内实

7、现根本好转时,公司的管理层很可能会采取盈余管理行为。上市公司如果出现亏损,公司形象及其股价均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及进一步融资,还有可能会继续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或暂停上市。二、盈余管理手段盈余管理手段至始至终都是研究的焦点。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会不断呈现出特定时期的特点。当然在总体环境变化不大下,还是有一定延续性、相关性。1、ST资产减值盈余管理2006年新《资产减值》准则颁布,2007年实施,新准则限定了资产减值一经确认不得在以后期间转回。在这新旧政策交替期间,不少学者针对这种变化对盈余管理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众所周知,我国会计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