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

ID:47394424

大小:208.0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7-10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阳市2017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笫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大部分,共四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单选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其他试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

2、的文字,完成小题。从简陋的石器到高精尖仪器,从茹毛饮血到各式精致菜肴,从原始粗糙的石洞到豪华的别墅,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强大能力当让天地惊叹畏惧。最初的人类,食物和住所没有稳定的保障,面对经常的频繁迁移,天然住所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洞穴、树木都是躲避天敌的良居。当满足了吃穿这些身体基本需求之后,人类开始致力于打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于是,农耕取代了狩猎,天然的洞穴变成了巧手搭建的房屋。随着建筑技术不断更新,人们开始按照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从木石合用的点式建筑,发展到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到了现代,房屋建造从根本上发生了变革。人工材料取代了天然建材,结构更加稳固,外观愈加

3、独特美观。钢筋水泥打造的城市群从某种意义上宣告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当人类为自身驾驭自然的能力信心满满时,生态的反作用力也开始困扰我们。工业社会的经济体系建构在亚当·斯密“利润最大化、产量最大化”的理论基石之上,而对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所失虑。高发展带来的是高消耗、高污染与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如果说,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破坏的只是局部的生态系统而导致区域性的文明衰败,那么工业文明、城市化进程破坏的则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大面积与大规模的建筑消耗了大量宝贵而有限的资源。文明在经过数十世纪的成长与进步之后,正在面对“拐点”到来的可能。-18-除了高楼,我们还能住在哪里?低碳

4、,正成为解救地球危机的一把重要钥匙。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低碳重构着人类未来的生存发展。几年前的上海世博会宣扬了“和谐城市”的理念,以回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认识到了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其实,人类过去和现在的一些住宅,似乎也可以与和谐的城市理念遥相呼应。成本低廉、环保节能的草屋,冬暖夏凉的窑洞,结构简单、远离喧嚣的穴居,默然回归自然的极地冰屋,像鸟儿一样搭建的树屋,就连海上货运划时代的产物——集装箱也可以变身循环经济住房……这些并不是哗众取宠或所谓的行为艺术,它们能与钢筋水泥建筑物并存,体现了一

5、种对文明的尊重态度,是人类善待地球的最亲近方式,一种认知抑或精神上的享受。在这样的房屋面前,我们不再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并对自然发号施令,而是充分尊重并善待自然,维护环境的稳定与和谐。住房的回归、维持与创新,迈出的是一小步,对人类文明进程而言却是一大步。(摘编自贾欣、孟睿《除了高楼,人类还能住在哪儿》,略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具有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强大力量,无论是工具、饮食方面,还是居住方面,其巨变所体现出的人类能力足以让自然惊惧。B.人类对住所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在衣食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他们便从寻求临时性的天然居所转向追求固定而舒适的人工住宅。C.从

6、点式建筑到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从天然建材木石发展到人工建材钢筋水泥,人类的房屋建造发生了根本性变革。D.工业社会的经济体系以亚当-斯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最大化”为理论基础,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却没有处理好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类社会在文明发展进程中面临着能源短缺和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的困扰,而这正是人类自己在驾驭自然的过程中所造成的。B.文明衰败自人类诞生之初便开始了,从渔猎文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在这些人类历史进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文明衰败。C.工业文明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对生态

7、系统的破坏要比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局部破坏严重得多。D.-18-文明的“拐点”可以是人类在进步与成长过程中得到警示而有所醒悟,也可以是不同于传统的其他生存形态和更加优化的社会发展模式的出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低碳意味着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而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则是人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B.“和谐城市”的理念,是对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回应,这一理念应该对乡村的和谐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