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电泳论文 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SDS电泳论文 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ID:47433197

大小:10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1-11

SDS电泳论文 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技术_第1页
SDS电泳论文 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技术_第2页
SDS电泳论文 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技术_第3页
SDS电泳论文 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技术_第4页
SDS电泳论文 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SDS电泳论文 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得分:_______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分离与纯化论文题目: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学科专业:森林培育学号:3070517作者:李莹莹任课教师:吴彩娥教授二00八年六月11目录0引言11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发展2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原理22.1样品的浓缩效应32.1.1凝胶层的不连续性32.1.2缓冲液离子成分和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32.1.3pH的不连续性42.2分子筛效应42.3电荷效应53 SDS-PAGE凝胶体系53.1聚丙烯酞胺凝胶的特点53.2 凝胶浓度的选择64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主要操

2、作64.1制板64.2制备分离胶74.3制备浓缩胶74.4电泳74.5染色和脱色75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应用75.1测定分子质量85.2对猪皮水解胶原蛋白的分离85.3提纯蛋白质85.4检测牛奶中掺杂的豆奶95.5发芽糙米中谷蛋白亚基电泳分析96结束语9参考文献:1011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摘要:生物样品分子量的测定方法有多种,近年来,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用于生物样品的分离、纯化和鉴定评价较高,其主要作用是分辨率高,设备简化,方法易行。自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建立以来,已经被逐渐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发展、原理,并对

3、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体系中凝胶的性质及其主要操作方法进行了概述,最后讨论了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关键词:电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应用0引言 电泳是一种分离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如核酸、嘌呤、嘧啶、一些有机化合物甚至无机离子的主要方法或技术。目前的电泳大多是在固定化的介质中将样品放入流动相中进行分离,而不采用完全自由态的溶液进行分离。固体支持物的种类很多,如纸、乙酸纤维素、硅胶、氧化铝、琼脂糖、淀粉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等[1]。特别是聚丙酰胺凝胶电泳,由于它是一种多孔胶,其凝胶孔径与蛋白质分子大小接近,提高了对蛋白质的分辨能力。而且聚丙烯酰胺凝胶质胶方便,代价

4、低,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好,重复性强,对pH和温度变化稳定,非特异吸附和电渗多很小,凝胶透明,易于显色并观察。除此之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下一步的蛋白质提纯和蛋白质鉴定方法如免疫印迹、质谱鉴定等兼容性较好,因而使得聚丙烯酰胺凝胶成为首选的蛋白质分离介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有三种类型,等电聚焦-聚丙酰胺凝胶电泳(isoelectricfocusingpolyacryamidegelelectrophoresis,IEF-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odiumdodecylsufate-polyacryamide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及孔梯

5、度-聚丙酰胺凝胶电泳(poregradient-polyacryamidegelelectrophoresis,PG-PAGE)。IEF凝胶是按蛋白质等电点不同来分离蛋白质的,对凝胶按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筛分能力要求不高,用低浓度胶即可;SDS-PAGE分离蛋白时,不仅要根据蛋白质的带电密度分离,而且还要根据被分离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设计相应的浓度的胶;PG-PAGE11是按照凝胶孔径从上至下不断减小的体系中,在电场力的推动下而移动的不同大小的蛋白质分子会在不同位置明显受阻而形成极窄的区带,从而提高分辨率。自从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odiumDodecatylSulfat

6、e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作为一种高效的分辨蛋白质的方法建立以来,已经被逐渐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在近几年中,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的运用更加广泛。1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发展Shapizo在1967年首先建立了SDS电泳技术。Webe:和Obsorn在1969年发现,在凝胶系统和样品液中加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以后,对经过处理的蛋白质组分能够进行更好地分离。Laemmli在1970年首次使用了三经甲基氨基甲烷(Tris)一甘氨酸缓冲系统,并对SDS-PAGE方法进行了改进,这一缓冲系统以后被普遍采用[

7、2]。Bothe等在1985年对这一技术进行了再改进,采用Amediol缓冲系统(a-Amino-2-mythyl-1,3-propanedione)对高分子和低分子有选择性地进行分离。Fling和Gregerso在Laemmli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增添了对电泳后的凝胶固定这一步骤,可固定一些低分子量的蛋白质,如小链肽、血管紧张素、杆菌肽等,并将样品中的蛋白质的电泳结果与标准蛋白的电泳结果相比较,可对被分离的蛋白质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