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闸基坑开挖与围护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船闸基坑开挖与围护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ID:47568281

大小:174.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1-15

船闸基坑开挖与围护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1页
船闸基坑开挖与围护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2页
船闸基坑开挖与围护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3页
船闸基坑开挖与围护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4页
船闸基坑开挖与围护工程施工设计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船闸基坑开挖与围护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XXX船闸除险加固工程基坑开挖及围护施工方案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江苏淮阴水利建设有限公司XXX船闸除险加固土建及设备安装项目部学习好帮手......目录目录11.工程概况11.1工程简况11.2水文气象及工程地质11.2.1土层分布21.2.2水文地质31.2.3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31.2.4地质评价32.施工测量43.土方工程施工43.1基坑开挖边坡及稳定验算43.2施工流程53.2.1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流程见下图。53.2.2基坑土方施工方法64.施工期降排水74.1施工初期排水74.2基坑明排水84.3基坑深井降水84.4基坑针井降水1

2、04.5生活区、生产区明排水114.6人员、设备计划及其它注意事项115.质量保证措施116.安全施工保证措施126.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126.2安全知识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126.3加强施工过程安全检查126.4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37.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3学习好帮手......XXX船闸基坑及围护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简况XXX位于XXX境内,上游与洪泽湖相连,下游接二河,是连接京杭运河与洪泽湖的水上通道,对促进地区物资交流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航道等级为Ⅵ级航道。XXX船闸位于XXX的末端,距离二河约300米,具有通航、防洪等功能。该船闸建

3、于1976年,闸首净宽8米,闸室14×100米。上闸首为洪泽湖防洪大堤的组成部分,为1级水工建筑物,墙顶高程为17.0米。船闸上闸首原设计洪水位为15.0米,按现洪泽湖设计洪水位16.0米,校核洪水位17.0米标准,船闸上闸首不能满足挡洪要求。另外船闸地基土质为软土地基,承载力很低,受当时经济条件所限,对地基没有进行彻底处理,只是在结构上进行改善,没有解决地基不均匀性和抗滑稳定性问题。XXX船闸除险加固工程是在原有老闸基础上部分拆、扩建,船闸中心线与老闸一致。拆建上、下闸首,为开敞式平底板结构;拆建上、下游翼墙;新建上、下游引航道各105m,灌砌块石护底、护

4、坡;新建上、下游靠船墩;下闸首上部设置交通桥1座,净宽4.5m。上、下闸首工作闸门采用平面定轮升卧式钢闸门。1.2水文气象及工程地质工程场地位于XXXXXX,气候类型属湿润亚热带鲁淮气侯区,四季分明,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干旱少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208.4小时,年平均气温14.6℃,最高气温40.8℃,最低气温-18.6℃,年平均霜期162天。年平均风速3.2-3.4m/s,多为偏南风和偏北风,最大风速为19.4m/s,瞬时最大风速为30m/s。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80mm,历年最大降雨量1684mm,历年最小降雨量460.6mm,

5、年内降雨量分配不均,6~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易涝易旱。年平均蒸发量1500mm,梅雨期20天,梅雨量平均200mm。场地的地貌分区属徐淮黄泛平原区,地貌为决口扇形平原。场地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苏北坳陷区,长期以来处于沉降地位,全区无基岩出露,均为第四纪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覆盖。对本区最有影响的主要构造线为淮阴-响水断裂。淮阴-响水断裂从市区西学习好帮手......北部穿过。淮阴-响水断裂主要活动于几十百万年以前,晚近期没有明显的活动迹象,非全新世活动断裂。综合分析认为,区域地质稳定性尚好。1.2.1土层分布根据本次勘察资料,将闸址处45m深度范

6、围内土层分为9个工程地质层,土层分布描述如下:1层:素填土(Q4ml)。闸址两岸以灰黄色、暗黄色壤土、砂壤土为主,河床内以灰色、灰黄色松散沉积物为主;Y03、T04、Y07、Y08钻孔7.8-8.5m为闸底板及垫层。层厚为0.7-7.2米。2层:重粉质壤土,夹砂壤土(Q4al)。灰黄色。软塑状。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河床内局部缺失。层厚1.1-6.0米。3层:重粉质砂壤土,夹壤土(Q4al)。灰色、灰黄色。稍密-中密状。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低。层厚0.7-3.6米。4层:重粉质壤土,夹砂壤土(Q4al)。灰黄色。软塑状。无

7、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1.6-7.3米。5层:重粉质砂壤土,夹壤土(Q4al)。灰黄色、灰色。中密状。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低。层厚0.9-8.2米。5-1层:中粉质壤土,夹砂壤土或粉细砂(Q4al)。灰黄色、灰色。软塑-可塑状。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0.7-3.5米。6层:细砂,夹壤土或中砂(Q4al)。灰黄色、暗黄色。中密状。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低。层厚0.5-8.5米。6-1层:粉质粘土,夹粉细砂(Q4al)。灰黄色。可塑状(局部软塑状)。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层厚1

8、.9-4.1米。7层:粉质粘土,夹粉细砂(Q4a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