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诗词五首练习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诗词五首练习 新人教版

ID:47758752

大小:54.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1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诗词五首练习 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诗词五首练习 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诗词五首练习 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诗词五首练习 新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诗词五首练习 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诗词五首练习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4 诗词五首第一课时饮酒(其五) 春望名校讲坛1.写作背景(1)《饮酒》(其五):本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三年间,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归隐之后的陶渊明常一醉方休,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借诗书写感慨。(2)《春望》:该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八月,杜甫将家小安置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3)《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割据,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多次重大的战争,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受到严重威胁。《雁门太守行》就是在这样

2、的历史背景下写的。(4)《赤壁》: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这一历史形势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34岁的东吴军统帅周瑜,是这次战役的关键人物。这首诗是杜牧经过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想起了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历史,借题发挥而写的怀古咏史之作。(5)《渔家傲》: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李清照曾追随宋高宗行踪,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的大海、蓬舟等,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经历有关。2.考点链接把握诗人情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结合背景。这里的背景,

3、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二指作者的人生经历。(2)分析诗眼。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作者的情感。(3)解读意象。作者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4)借助典故。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逸事、趣闻、寓言、传说或有出处的诗句等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等。【习题链接】见“饮酒(其五) 春望”“课内精读”T8,“拓展阅读”T11;“雁门太守行 赤壁 渔家傲”“拓展阅读”T13。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结庐(lú)  车马喧(xuān)  搔更短(sāo)  不胜簪(zān)2.填空。(1)陶渊明,

4、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2)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基础提升】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结庐在人境   结:建造、构筑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2)问君何能尔尔:如此,这样(3)悠然见南山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4)山气日夕佳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5)浑欲不胜簪浑:简直4.默写。(1)《饮酒》(其五)中体现陶渊

5、明爱菊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在《春望》中曾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形容家书的珍贵。5.阅读下面的文字,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风筝、书法、二胡、诗词等),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句子。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02 课内精读(一)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完成下面的题目。6.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B.“心远地

6、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二)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面的题目。8.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移情于景。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表达了诗人

7、“感时(忧伤国事)”“惜别(恨别家人)”之悲。9.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B.首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C.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D.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03 拓展阅读归次汉中境上陆 游云栈屏山阅月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