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命活动调节 考点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命活动调节 考点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

ID:47810273

大小:486.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6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命活动调节 考点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_第1页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命活动调节 考点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_第2页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命活动调节 考点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_第3页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命活动调节 考点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_第4页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命活动调节 考点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命活动调节 考点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反射弧(1)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①传入神经元也称感觉神经元,胞体在神经节内,神经纤维终末在皮肤和肌肉等部位形成感受器。②传出神经元也称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和植物神经节内,神经纤维在肌组织和腺体等部位,形成效应器。③中间神经元是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整合作用的神经元,胞体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内,其突起一般也位于灰质。(2)反射弧的完整性①反射弧结构不完整,无法完成反射。②不经历完整反射弧所引起的反应不可称为“反射”:刺激传出神经,虽然也能引起效应器作出一定的反应,但不能称为反射;从接受刺激到大脑皮层产生疼

2、的感觉也不能称为反射。2.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1)兴奋的产生①a点之前——静息电位: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主要表现为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②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神经细胞受刺激后,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③ce段——静息电位的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大量外流,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④ef段——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K+外流。(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②膜内:兴

3、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③特点:可双向传导(但在机体内反射弧中只单向传导)。(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神经递质的释放、性质及作用②物质阻断突触处神经冲动传递的3种可能原因a.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止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b.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c.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或抗体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3.大脑皮层的3大功能(1)一切“感觉”形成的唯一场所——躯体感觉中枢。(2)对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予以“控制”,因而大脑皮层是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3)具有“语言、学习、记忆、思维”功能。题型一 反

4、射弧的结构及功能分析1.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伸肌中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刺激Ⅱ处效应器也能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C.该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Ⅰ和Ⅱ处的传导是双向的D.正常情况下,大脑皮层无法控制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答案 A解析 从神经中枢处突触的形状可以判断与伸肌相连的两条神经元中,Ⅰ所处的神经元为传入神经,另一条神经元为传出神经,所以伸肌中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A正确;只有通过完整反射弧的活动才是反射,仅刺激Ⅱ处效应器引起的反应不是反射,B错误;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的传递和传导都

5、是单向的,C错误;图中的反射是由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所以大脑皮层可以控制该反射,D错误。方法技巧 “三看”法判断反射弧结构(1)看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看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宽)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窄)相连的为传入神经。(3)看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所以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2.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低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平时,膀胱逼尿肌(位于整个膀胱壁)舒张,尿道内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

6、问题:(1)膀胱充盈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产生____________,其在A、B间的传导是________(填“双向”或“单向”)的。(2)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这是因为脊髓排尿中枢受____________的控制,这体现了神经系统具有________调节的特点。这个过程中,神经元释放的抑制性递质和突触后膜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答案 (1)兴奋(动作电位、神经冲动) 单向(2)大脑皮层(高级中枢) 分级 外正内负解析 (1)膀胱充盈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产生兴奋(动作电位、神经冲动),其在A、B

7、间的传导是单向的。(2)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这是因为脊髓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这体现了神经系统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这个过程中,神经元释放的抑制性递质和突触后膜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易错警示 (1)产生感觉≠完成反射一切感觉无一不是形成于大脑皮层,其产生路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上行传导至大脑皮层,可见传出神经及效应器受损时仍可产生感觉,但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受损时将不形成感觉。(2)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这一高级中枢调控。题型二 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的分析3.(2018·宁波一模)将

8、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M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如图中曲线Ⅰ所示)、膜电位变化(如图中曲线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