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24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教案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24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教案

ID:47820558

大小:264.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16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24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教案_第1页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24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教案_第2页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24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教案_第3页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24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教案_第4页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24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24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24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实验设计着眼能力立意,综合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在备考复习中应注意:一是根据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分析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处理实验的信息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二是结合相关知识,联系题给信息并联系实际的实验设计。三是源于教材的实验重组题,这种题的立意往往具有创新性。本类试题还有可能在装置选择、方法设计、数据处理、方案评价等方面进行强化考查。预计2018年考查形式会以化工生产、生活实际为命题背景,将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等相关知识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时给予关注!另外需要注意新旧大纲的变化:

2、增加:“正确选用实验装置”;调整:“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的要求由“了解”提高为“掌握”;增加:“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删去:2016大纲“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预计高考以给定实验情境或物质性质,要求考生设计实验方案;提出实验问题,要求考生选择仪器、药品,组装实验装置,确定实验步骤,评价实验方案;结合给定的实验情境分析现象与得出结论,并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以考查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固定好圆底烧瓶。(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尾气吸收。(3)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从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6)“先验气密性”原则:收集或进行气体实验时,应在装入药品前先进行气密性的检查。(7)“后点酒精灯”原则: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燃酒精灯。2、气体的净化(1)净化原则: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量,不引入新的杂质,操作简便,易于分

4、离。(2)气体的净化装置与方法。专题24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实验设计着眼能力立意,综合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在备考复习中应注意:一是根据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分析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处理实验的信息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二是结合相关知识,联系题给信息并联系实际的实验设计。三是源于教材的实验重组题,这种题的立意往往具有创新性。本类试题还有可能在装置选择、方法设计、数据处理、方案评价等方面进行强化考查。预计2018年考查形式会以化工生产、生活实际为命题背景,将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等相关知识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时给予关

5、注!另外需要注意新旧大纲的变化:增加:“正确选用实验装置”;调整:“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的要求由“了解”提高为“掌握”;增加:“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删去:2016大纲“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预计高考以给定实验情境或物质性质,要求考生设计实验方案;提出实验问题,要求考生选择仪器、药品,组装实验装置,确定实验步骤,评价实验方案;结合给定的实验情境分析现象与得出结论,并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以考查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固定好圆底烧瓶。(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

6、生装置→集气瓶→尾气吸收。(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从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6)“先验气密性”原则:收集或进行气体实验时,应在装入药品前先进行气密性的检查。(7)“后点酒精灯”原则: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燃酒精灯。2、气体的净化(1)净化原则: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量,

7、不引入新的杂质,操作简便,易于分离。(2)气体的净化装置与方法。①易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不生成其他气体的杂质用水吸收。如H2(HCl)、N2(NH3)、NO(NO2)(括号内为杂质气体,下同),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水的a来除去杂质气体。②酸性杂质用碱性吸收剂、碱性杂质用酸性吸收剂来吸收。如CO(C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a或盛碱石灰的b或c或d来除去杂质。③还原性杂质,可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来吸收或转化;氧化性杂质,可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来吸收。例如CO2(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灼热CuO的e来除去杂质。④选用能与气体中的杂质反应生成难溶性物质

8、或可溶性物质的试剂做吸收剂来除去杂质。如O2(H2S),可将混合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