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杨建民:徐志摩诗译清照词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杨建民:徐志摩诗译清照词

ID:47904176

大小:1.04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2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杨建民:徐志摩诗译清照词_第1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杨建民:徐志摩诗译清照词_第2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杨建民:徐志摩诗译清照词_第3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杨建民:徐志摩诗译清照词_第4页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杨建民:徐志摩诗译清照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杨建民:徐志摩诗译清照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杨建民:徐志摩诗译清照词刚才向花担买得一枝春花,新鲜得很。泪珠般的朝露,还未干呢!  恐怕那个人会笑我“没有春花长得好看”。我要戴起来,定要他说出我好看还是花好看。   这位女子的心情,真个世代都会有,长久不会变的。真是一首单纯有趣的诗。可我要说,这是一首翻译诗,你一定会觉着翻译得浑成;假若说,原作是一首古代的词作,你或许会感到惊奇。初读到这首诗,我就有这种特别的惊奇感受。   这首诗的题目,是一个词牌《减字花木兰》。它的原作,出自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之笔: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2、。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简单看看。原词的色调浓度似乎比译成的诗作要“稠”。“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被“泪珠般的朝露,还未干呢”这样轻倩明晓的句子替代;“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更由比原作略显俏皮的“我要戴起来,定要他说出我好看还是花好看”来表达。夸张一点说,翻译不仅不逊于原作,还传递出许多现代鲜活的气息。   这首翻译诗,出自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之手。大约在1924年(古建专家,徐志摩表妹夫陈从周根据字体推断),正在诗歌创作

3、探索中的徐志摩,读起了一部李清照的《漱玉词》。吟诵之间,来了兴致,便试着用白话,以新诗的笔调,陆续翻译起来。前前后后,译出十多首。这批译作,当时似乎并无发表的意思,就随手交给了同乡,也是留学归国的学者张歆海。张歆海与徐志摩交谊深厚,徐志摩飞机失事的前一晚,就住在张歆海南京的家里。这批译稿手迹,张歆海没有轻易随意处理,而是带着它在身边数十年。晚年张歆海在美国定居,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去看望这位父亲老友时,张歆海拿出了这批十二张复印出的徐志摩译诗交给他。1985年4月,徐积锴从美国回来为父亲扫墓,返回时

4、将这些资料交给了曾经写出过《徐志摩年谱》的陈从周。对于一位现代新诗创作的重要人物,这批作品体现了诗人学习和创作的深广“幅面”。不久,陈从周将这些白话译作发表在一家“史料”杂志上。该杂志发行量不大,数十年来,它们似乎没有引起读者怎么关注。笔者在对照原词逐字句体味这些译作后,感到对于古典诗词的阅读,传播,这批作品有颇为独到,可资参照的地方。空说无凭,我们不妨捡择数首来比对一番。   秋天的光景是不错的,不过我有一点伤感。看见菊花黄又晓得是重阳快到了。风也到了,雨也到了,凉也到了,不能不加一件衣吃一杯酒

5、。   醉醒来又是黄昏的时候,孤零得可怕,凄凉得难过。这么长的夜,还有捣衣声,虫叫声,更漏声,震动耳鼓,打动心门,一个人对着明月怎睡得着呢?   这首诗,对应的是李清照有名的《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初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7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徐志摩的诗译,上阕的下节,来得颇为清丽流畅。可对照原词,却是调整了先后。在李清照,加衣,尝酒,先说;风雨添凉,随后。自是一种巧思

6、。可徐志摩的风、雨、凉之后,“不能不加一件衣吃一杯酒”将原词两句融会合一,有一种叠加,紧凑同时又延展的新诗风味,不仅原作词意不失,表达上也考验了汉语的结构弹性。   原词下阕后半节“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李清照写时在字眼选择上,颇为用心。蛩声“细”,漏声“长”,砧声却将动词“捣”后置来形容,不仅有创意同时表达确切。面对如此完美的原作,徐志摩在翻译时不得不加附一些解说文字——“震动耳鼓,打动心门”云云,并且将“明月空床”四字内容移作结尾:“一个人对着明月怎睡得着呢?”看来,

7、原作愈精美,翻译愈发不易。   李清照有一首《蝶恋花》,情境语意,都别具风格: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宣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且看徐志摩如何应对:   这样的长夜,真不好过。去是想去的,怎么去呢?告诉他快些回来吧,大好的青春,不要辜负啊。   随便吃一杯呢,有点醉意有点酸意也活得有趣。不要笑我这个年纪还要戴花。不只我老了,春也快老呢!   徐志摩的这首诗,翻译时舍去了原作中的一些具象。譬如“

8、长安”,原作里两次出现,翻译中却不见了。大家知道,“长安”此时可代指京都“汴梁”,是指想念之人所去的地方,一般并非实指。为了避免翻译出来还需注释,徐志摩干脆虚化处理了,只保留真实心情。原作里有杯有盘,有酒有梅子,徐志摩也不让它们出现。后者只用它们的滋味替代,效果也很好。白话大多较文言松弛,故翻译来一般都长出一些,可徐志摩的节略,有时让白话几乎与文言相若。“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九字,徐志摩翻译成“去是想去的,怎么去呢?”也是九字。(当然,这句翻译,必须放在诗中才能显现其意味来)“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