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型相贯节点极限承载力分析.pdf

X型相贯节点极限承载力分析.pdf

ID:48107620

大小:1.38 MB

页数:1页

时间:2019-11-26

X型相贯节点极限承载力分析.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X型相贯节点极限承载力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X型相贯节点极限承载力分析周凯,纵岗(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盐城224005)摘要:利用ABAQUS强大的非线性分析功能,对双向弯矩始终处于上升阶段,没有下降段出现,1%d0对应的荷载为下的平面相贯节点X型节点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得到该条36.1t,3%d0对应的荷载为53.9t,根据Lu的理论,P3%d0≤件下此类杆件的极限承载力和节点区的应力变化趋势,与已1畅5P1%d0=54.2t时,Pu=P3%d0=53畅9t。有试验数据对比分析,验证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模拟2)以Yura等人提出的判断准则来判断节点极限承

2、载力双向弯矩作用下X型相贯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可行性,同时对2fyl(见图2)。在支管端部偏心节点施加极限位移Δ==节点进行参数化分析。E关键词:相贯节点;X型;极限承载力60fyd=13.3mm,对应的极限承载力P=P=58t。uΔmax中图分类号:TU392.3文献标志码:BE文章编号:1672-4011(2017)05-0048-01DOI:10畅3969/j畅issn畅1672-4011畅2017畅05畅00240前言钢管桁架结构是目前在钢结构建筑中应用较多的,而钢管相贯节点的受力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对双向弯矩下的

3、平面相贯节点X型节点进行有限元模图1Lu判别准则荷载位移曲线图2Yura判别准则荷载位移曲线拟分析,得到该条件下此类杆件的极限承载力和节点区的应力变化趋势,与已有试验数据对比分析。4节点破坏模式1有限元模型的建立钢结构相贯节点[4]一般破坏模式包括:支管的屈服、局[1]部屈曲破坏,主管的屈服、局部屈曲破坏,主管的冲切破坏,根据薄壳理论,单一材料制造的各向同性壳体的厚跨主管的剪切破坏等。根据对X型圆管相贯节点的有限元模比大于1/15,可认为是厚壳问题;厚跨比小于1/15,则认为拟的应力云图显示,该节点的破坏属于主管的局部屈曲破是薄壳问题。本

4、试验构件主管和腹杆厚跨比最大仍小于1/坏,与试验破坏现象一致。发生此种破坏时,主管与支管相15,故选择S4R5四节点缩减积分薄壳单元,每个节点使用5贯线区域上出现塑性屈曲破坏,由应力云图可知,相贯线附个自由度,包括3个平等自由度和2个面内转动自由度(没近在顺着弯矩作用方向的区域首先屈服,出现凹陷现象,背有绕壳面法线的转动自由度)。杆件端部的垫板采用C3D10离弯矩方向的区域由于抵消部分压应力,屈服较滞后,凹陷十节点二次四面体实体单元。网格的合理划分能使模拟计没前者明显,主管上侧壁由于同时承受轴向压应力与双向弯算获得较好的精度,本文采用四面

5、体自由网格划分,网格尺矩压应力的作用,外凸现象显著。寸30。5结论2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通过对比可知,该有限元模型所选计算单元,网格划分[2]节点的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对模型的分析至关重要,技术,边界约束条件及加载方式都是可行的,且对于支管双一个正确、合理的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能够真实地模拟试向受弯相贯节点,当荷载位移曲线无下降段时,利用Lu判别验,准确的反映出节点的受力性能。本文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准则界定极限承载力是一种比较科学、准确的方法。式如下,对主管一端(节点1)铰接,对另一端(节点2)只限[ID:004039]制横向位移;加载时,先在主

6、管端部(节点2)逐级加载至设计强度,然后保持荷载不变,在支管两端同时加轴向偏心参考文献:位移。[1]陈以一,陈扬骥.钢管结构相贯节点的研究现状[J].建筑结构,2002,32(7):52-55.3节点受力性能分析[2]Y.Kurobane,M.Nishimura,K.Hirakida.FinieDifferenceAnalysis[3]1)以Lu等提出的判断准则来判断节点的极限承载ofubularAndK-Joins.ArchiecuralInsiueofJapan.1970,503力。给支管端部偏心节点处一个轴向位移50mm,如图1。-

7、506.计算分析得到节点反力与位移曲线如图2。该荷载位移曲线[3]牧野雄二,黒羽啓明,三井宜之.鋼管継手の局部変形耐力の推定[A].日本建築学会論文報告集[C].1978.收稿日期:2017-03-26[4]方敏勇,郝际平.空间管结构CIDECT设计指南简介[J].西安作者简介:周凯(1989-),男,江苏镇江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3,35(4):363-366.究方向:结构工程加固。·4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