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2-制度文化.ppt

中国传统文化2-制度文化.ppt

ID:48117043

大小:442.05 K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5-07

中国传统文化2-制度文化.ppt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2-制度文化.ppt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2-制度文化.ppt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2-制度文化.ppt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2-制度文化.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2-制度文化.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制度文化第一节职官制度“官”的本义是房舍的意思,后来引申为具有权力的处所即官府,以及行使权力的人即官员。由于文献记载的缺乏,我们今天已很难确考古代职官制度起源于何时,但至少在传说中的尧舜禹三代时已有了职官的设置。如《史记·五帝本纪》载:尧曾以“四岳”为部落酋长,以羲和管历法;舜以“八元”管教化,以“八恺”管土地等。夏朝以“正”作为某一方面的主管。如主管造车叫“车正”,主管畜牧叫“牧正”,主管膳食叫“庖正”等。此外,夏朝还有主管军队、监狱、音乐、耕种等的官员,说明此时职官制度已具雏形。商朝的职官制度渐趋系统

2、化。在商朝,由商王直接统治的中心区域叫内服,内服之外诸侯统治的区域叫外服,因此其职官制度也由此区分为内服官、外服官两类。内服设有百官,称为“百辟”,具体分为政务官、宗教官、事务官、武职官等类。如:政务官有尹、冢宰等。尹,也称阿衡、保横,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外服有侯、甸、男、卫、邦伯等。西周时期的官制基本沿袭商朝的内、外服制度,但职官的设立和分工也更加细致,出现了公、卿的分别。战国时期出现了“相”职,统领百官,成为最高行政长官;“将”次于相,是最高军事统帅;还出现了“御史”之职,负责机要文书档案及监察其他官员

3、;地方官制方面,出现了郡县制的雏形。在官员的任用上,战国时期还以俸禄制替代了传统的世袭制,由此又创立了各级官员的年终考核制度。至秦汉时期,古代职官制度渐趋定型。之后长达两千三百多年间,职官制度呈现出以下特点:1、君主的地位极大地提高,权力高度集中;2、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影响力渐弱,君主的臣仆和侍从地位渐趋上升;3、围绕权力的集中与制衡,建立了完整的监察制度,为政府机制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有力地保障;3、统治的地区越来越辽阔,机构也越来越庞大,职务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变化复杂。古代职官制度主要包括

4、以下内容:1、职官类别及执掌宰相、中央各部门长官、监官与谏官、君主的秘书与文学侍从、学官、宫廷事务官、地方长官、佐官属官及胥吏、加官与赠官、武官等。2、职官等级及待遇爵、勋、品、阶表示职官的等级。3、职官服饰4、职官变动及相关术语,如迁、谪等。相关书目王力《古代汉语》之相关内容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阴法鲁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袁庭栋《古代职官漫话》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中央政府职官制度的框架。周代建立,秦朝初具规模,汉代进一步完善。三公,是指辅佐国君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秦朝

5、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西汉以大司马、大司空、大司徒为三公;东汉为太尉、司徒、司空;也叫三司。汉以后仍有三公之称,但已无实权,到明清时期,三公只被用作大臣的加衔。九卿,是指“公”之下分工处理朝廷政务的官员。周代: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秦: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汉: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后代基本沿用汉制;又称为九寺。北齐改廷尉为大理,少府为太府,唐宋因之。明:六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

6、;清:都察院、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通政司、宗人府、銮仪卫。其中,两晋、南北朝、宋、元时期,九卿的职权渐被剥夺,或为空置。如光禄勋,原来是皇帝的侍卫长,握有兵权,而到西晋时已徒有虚名,成为空衔;而在北齐,则演变为安排筵席的官员。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产生于魏晋南北朝,确立于隋唐,延续到清末。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其中,宋代虽沿袭唐制,但除刑部参与司法管理外,其余皆名存实亡;元、明皆为一省(中书省)六部,明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

7、权归于六部。自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之制。中书(内史)省的主要职能:制定政策,草拟诏书。长官:中书令二人;副长官:中书侍郎二人;重要的属官有中书舍人等。门下省的主要职能:审核复奏,有上通下达的权力。长官:侍中二人;副长官:门下侍郎二人。尚书省的主要职能:颁发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为实际长官;下有左右丞各一人。尚书省下辖六部,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每部下辖四司,司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主要职能如下:吏部:掌官吏任免、升降、考核、赏罚;户部:掌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

8、政收支等;礼部:掌管全国礼仪、祭祀、科举、学校教育;兵部:掌武官选拔及军事行政;刑部:掌全国司法行政及审判;工部:掌工匠、屯田、山泽之政令及办公纸笔等。宋代官制最为繁复。第一,为防备藩镇割据、黄袍加身的重演,宋朝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分割行政、军事、财政权力,对各部门大臣起到牵制、监督、制衡的作用。在中央,实际上设立了六大系统的官制。1、行政上设中书门下,首脑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平章事)”和“参知政事”。2、军事上,设枢密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