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柴诚敬07-08学时.ppt

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柴诚敬07-08学时.ppt

ID:48118500

大小:420.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5-07

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柴诚敬07-08学时.ppt_第1页
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柴诚敬07-08学时.ppt_第2页
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柴诚敬07-08学时.ppt_第3页
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柴诚敬07-08学时.ppt_第4页
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柴诚敬07-08学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柴诚敬07-08学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流体流动1.4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1.4.1总质量衡算-连续性方程1.4.2总能量衡算方程1三、对伯努利方程的讨论式1-38表明,理想流体在管路中作定态流动而又无外功加入时,在任一截面上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总机械能相等,换言之,各种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其总量不变。1.(1-38a)能量转换062三、对伯努利方程的讨论2.有效功率:输送机械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有效功称为有效功率,用下式计算(1-39)3三、对伯努利方程的讨论3.伯努利方程的其他形式:将的各项均除以重力加速度g令式1-38变为或(1-40)(1-40a)4(1-40a)位头速度头动压头压力

2、头压头损失总压头外加压头三、对伯努利方程的讨论54.若流动中既无外加压头又无压头损失,则任一截面上的总压头为常数三、对伯努利方程的讨论65.如果流体静止,流体静止仅是流体运动的特例。三、对伯努利方程的讨论7第一章流体流动1.4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1.4.1总质量衡算-连续性方程1.4.2总能量衡算方程1.4.3机械能衡算方程的应用8在应用机械能衡算方程与质量衡算方程解题时,要注意下述几个问题:1.衡算范围的划定2.控制面的选取3.基准面的确定4.单位一致性机械能衡算方程的应用9第一章流体流动1.5动量传递现象1.5.1层流—分子动量传递本节目的:分析阻力产生的根

3、源10层流—分子动量传递对于牛顿型不可压缩流体的层流流动,牛顿定律可以写成(1-43)考察式1-43各项物理量的因次:11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动量,称为动量通量(momentumflux)单位体积具有的动量,称为动量浓度层流—分子动量传递12为动量浓度梯度称为动量扩散系数(momentumdiffusivity)层流—分子动量传递13用文字表述为:分子动量通量=动量扩散系数×动量浓度梯度(1-43)据此可将式1-43层流—分子动量传递14第一章流体流动1.5动量传递现象1.5.1层流—分子动量传递1.5.2湍流特性与涡流传递15一、湍流的特点与表征1、质点的

4、脉动2、湍流的流动阻力远远大于层流3、由于质点的高频脉动与混合,使得在与流动垂直的方向上流体的速度分布较层流均匀。湍流的特点16图1-14圆管中流体的速度分布一、湍流的特点与表征171.时均量与脉动量图1-15湍流中的速度脉动一、湍流的特点与表征18除流速之外,湍流中的其它物理量,如温度、压力、密度等等也都是脉动的,亦可采用同样的方法来表征。一、湍流的特点与表征从上图可知,以x方向为例脉动速度(fluctuationvelocity)瞬时速度(instantaneousvelocity)时均速度(timemeanvelocity)19x方向的时均速度定义为:一

5、、湍流的特点与表征202.湍流强度湍流强度是表征湍流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值因湍流状况不同而异。例如,流体在圆管中流动时,I值范围为0.01~0.1,而对于尾流、自由射流这样的高湍动情况下,I值有时可高达0.4。湍流强度的定义:一、湍流的特点与表征21二、雷诺应力与涡流传递湍流时的动量传递不再服从牛顿黏性定律。但仍可以牛顿黏性定律的形式表达(1-48)涡流动量通量=涡流动量扩散系数X时均浓度梯度湍流应力(雷诺应力)22湍流流动中的总动量通量可表示为(1-49):涡流运动黏度(eddyviscosity)或涡流动量扩散系数(eddydiffusivity),m2

6、/s。涡流运动黏度不是流体物理性质的函数,而是随湍流强度、位置等因素改变。二、雷诺应力与涡流传递23第一章流体流动1.5动量传递现象1.5.1层流—分子动量传递1.5.2湍流特性与涡流传递1.5.3边界层与边界层分离现象24一、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远离壁面的大部分区域壁面附近的一层很薄的流体层实际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相对运动速度变化很小可视为理想流体必须考虑粘性力的影响,由于流体的粘性作用,存在速度梯度25图1-17平板壁面上的边界层一、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26层流边界层过渡区湍流边界层一、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边界层壁面附近速度梯度较大的流体层主流区边界层之外,速度梯度

7、接近于零的区域边界层27湍流边界层层流内层或层流底层缓冲层湍流主体或湍流核心速度梯度大居中小一、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28一、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由层流边界层开始转变为湍流边界层的距离。临界距离依照雷诺数定义临界雷诺数临界距离所对应的29对于光滑的平板壁面,临界雷诺数的范围为一、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30管内流动边界层图1-18圆管内的流动边界层一、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31可将管内的流动分为两个区域:一是边界层汇合以前的流动,称之为进口段流动;另一是边界层汇合以后的流动,称之为充分发展了的流动。对于层流,进口段长度可采用下式计算(1-53)一、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进口段长度

8、32二、边界层分离与形体阻力边界层的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