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与隐身技术 讲稿.ppt

雷达与隐身技术 讲稿.ppt

ID:48419809

大小:97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1-19

雷达与隐身技术 讲稿.ppt_第1页
雷达与隐身技术 讲稿.ppt_第2页
雷达与隐身技术 讲稿.ppt_第3页
雷达与隐身技术 讲稿.ppt_第4页
雷达与隐身技术 讲稿.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雷达与隐身技术 讲稿.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雷达与隐形技术报告人:李俊萌什么是雷达?雷达(Radar)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随着微电子等各个领域科学进步,雷达的探测手段已经由从前的只有雷达一种探测器发展到了红外光、紫外光、激光以及其他光学探测手段融合协作。雷达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雷达组成:发射机、发射天线、接收机、接收天线,处理部分以及显示器。测量距离:实际是测量发射波与回波之间的时间差。测量目标方位: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测量。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

2、测量。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测量速度:依据多普勒效应原理,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常见雷达的种类双/多基地雷达普通雷达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安装在同一地点,而双/多基地雷达是将发射机和接收机分别安装在相距很远的两个或多个地点上。宽带/超宽带雷达工作频带很宽的雷达称为宽带/超宽带雷达。隐身兵器通常对付工作在某一波段的雷达是有效的,而面对覆盖波段很宽的雷达就无能为力了,它很可能被超宽带雷达波中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探测到。另一方面,超宽带雷达发射的脉冲极窄,具有相当高的距离分辨率,可探测到

3、小目标。相控阵雷达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面由许多个辐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称为阵元)组成,这些单元有规则地排列在平面上,构成阵列天线。这种雷达的工作基础是相位可控的阵列天线,“相控阵”由此得名。隐形飞机之所以能“隐身”,主要是通过降低飞机的电、光、声这些可探测特征,使雷达等防空红外探测器不能够早期发现来实现的。隐形飞机最重要的两种技术是形状和材料。隐形飞机的隐形原理形状:隐形飞机的外形上避免使用大而垂直的垂直面,多采用凹面,这样可使散射的信号偏离接收它的雷达。飞机在外形设计上采用了非常规布局,消除小于或等于90°的

4、外形夹角,发动机进气口置于机身背部或机翼上面,采用矩形设计并朝上翻。2个垂直尾翼均向外斜置,机身与机翼融为一体,使飞机对所有雷达波形成镜面反射,减小雷达回波。材料:隐形飞机采用非金属材料或者雷达吸波材料,吸收掉而不是反射掉来自雷达的能量。雷达吸波材料常用的有两大类,一类是谐振型,一类是宽频带型。其中谐振型雷达吸波材料是为了某一频率的吸波材料。宽频带雷达吸波材料在一个相当宽的频率范围内保持有效性。运用最新的材料,隐形飞机在雷达上反射的能量几乎能够做到和一只麻雀的反射能量相同,仅仅通过雷达就想分辨出隐形飞机是非

5、常困难的。隐形材料是隐身技术发展的关键。世界军事大国正在开发的几种新型隐形材料:手性材料导电高聚物材料纳米隐形材料多晶铁纤维吸收剂智能型隐形材料超材料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等离子体之内电子密度越大,振荡频率越高,和离子、中性粒子碰撞的频率就高.对雷达波的吸收就越大。等离子体介质在雷达波交变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极化现象,在极化过程中,电荷来回反复越过势垒,消耗电场的能量。 通过在飞行器的某些部位放置一些等离子发生器,飞行过程中释放等离子流,对雷达发出的电磁波进行吸收,使雷达无法发现,从而达到隐身效果。谢谢观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